工作條件差、運輸距離遠,那就直接監控、掌握運輸車隊每個司機的手機號碼,了解每一天的運輸進程,實時跟進、嚴防死守、防止貨物在中途就被“截留”。
就這樣,“搶貨開道”“倒排工期”在所有人都認為如期完工是天方夜譚時,張晞通過自己不屈不撓的堅持,如期完成各項節點目標,于2010年12月28日并網成功。
羊八井10兆瓦光伏電站,是西藏地區第一個建成投產的光伏項目,日發電量5.5萬千瓦時。羊八井10兆瓦光伏電站的成功投運為高原光伏電站的建設、運行積累了經驗,并創造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得到西藏自治區政府的高度贊揚。
2011年3月31日一期光伏電站竣工、二期項目開工的慶典儀式上,有這樣一幕令人難忘:黑壓壓的人群中,自發前來參加儀式的牧民排著整齊的隊伍,高高舉著國旗。那一刻,雪山上的五星紅旗似乎比平日更醒目、更美麗……
2012年4月30日,羊八井二期20兆瓦光伏電站投運。海拔最高的光伏電站容量增加到30兆瓦。龍源電力成為西藏新能源領域的領軍企業,“龍源”旗幟在西藏高高飄揚。
這樣的故事,數不清,道不完。
春雨潤物泣鬼神,冰雪萬里鑄風骨。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支撐起的是張晞鋼鐵般的意志,鑄就了高原新能源歷史上一座座不朽的豐碑。
助力惠民 點亮無電地區萬家燈火
每到夜幕降臨,一條條街道華燈璀璨、霓虹閃爍、燈火輝煌……此情此景,在中國內地早已司空見慣,但對于部分生活在偏遠的西藏農牧區的居民來說,卻有些陌生。這些無電用戶大多都處于偏遠山區,山高水遠,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居住分散,電網覆蓋難,輸電成本高,靠大電網延伸解決還有一定難度。因此,如果想讓這些老少邊窮地區的農牧民早日用上電就只能另辟蹊徑。
阿里就是這樣一個典型地區。這里地處邊陲,距離拉薩2000多公里,是援藏干部孔繁森曾經奮斗過的地方。任阿里地委書記不到兩年的時間里,他幾乎跑遍了全地區106個鄉中,行程達8萬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處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跡。孔繁森的事跡感動著張晞,鼓舞著張晞,也激勵張晞在這里干出一番成績。
由于地處偏遠,阿里地區供電無法與西藏主電網相聯,一直依靠小水電和柴油發電機發電,供電極不穩定,當地居民經常連《新聞聯播》都沒看完就已停電。同時因柴油需要遠距離運輸,發電成本高達7元/千瓦時,嚴重影響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然而,阿里又是世界上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年均日照時間長達3370小時,在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因此,采用太陽能、風電這些清潔分散式能源供電,無疑是最經濟而又實際的方案。“光伏戶用系統”和“光伏小型離網電站”以及“小型風電場”成了最佳選擇。
在西藏,象這樣的地區有很多。地處偏遠、環境惡劣,地廣人稀,但對電力需求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