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東北電網電力調度通信中心副主任馬新
消峰納電是風電并網、電網安全運行、對外可靠供電、各類電力生產焦點,這個焦點事關風電生存和發展。因此,一直備受關注。在國家電網東北電力調控分中心副主任馬新看來,開發和使用風電機組檢修精細化管理系統是解決風電消納問題的核心。近日,針對該項目的具體實施及風電接納相關問題,記者對馬新進行了專訪。
記者:消納難為什么在東北電網如此突出?
馬新:從地理條件上看,東北地區風力資源大多集中在偏遠地區,建設的風電場也大多遠離負荷中心,接入網架薄弱的末端電網。風電集中地區輸電通道外送能力相對不足,導致局部地區風電接納難度加大。
從東北地區電源結構上看,東北地區電源結構單一。供熱機組、風電機組所占比例較大。而抽水蓄能等可靈活調整的電源所占比例小,使得電網調峰能力不足,供熱期低谷時段風電接納能力受到較大影響。
記者:為解決消納難問題,東北電網做了哪些努力?
馬新:風電在東北電網的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都前所未有,遇到的問題和挑戰也就格外突出。國家電網公司東北分部一直高度重視風電消納問題,把提高電網風電接納能力當成分部的一項重點工作,為了提高風電的上網空間可謂是“絞盡腦汁”。
一是加強火電機組調峰管理,合理安排機組運行方式,開展火電機組深度調峰試驗。同時根據風電功率預測結果,組織火電廠開展周末及節假日停機調峰工作,提高風電上網空間。
二是充分發揮跨區域電網調節能力。在國家電網公司的積極努力下,2013年5月份,東北華北聯網高嶺直流背靠背二期工程正式投運,東北電網送華北電網最大電力由150萬千瓦提高到300萬千瓦,二期工程的投產,使東北電網外送能力提高一倍,風電接納水平顯著提高。
三是滾動校核安全穩定控制限額,最大限度發揮電網輸送能力。根據電網不同時期的運行特點及變化規律,統籌平衡各主要輸電斷面聯絡線需求,滾動計算分析并及時調整運行方式和各斷面安全穩定控制限額,提高風電消納能力。
四是加強網省調峰互濟工作。風電接納需要全網一盤棋,為進一步利用全區域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東北網調在部分省區風電因調峰受限,而全網仍有調整空間時,組織實施跨省調峰支援。
五是充分發揮抽水蓄能機組的調峰作用,為風電提供了更大的上網空間。2013年,東北電網抽蓄機組啟停次數在全國排名首位并全部用于風電接納。僅蒲石河抽水蓄能電站去年抽水運行次數高達1689次。
六是優化風電送出線路和風機檢修工作。東北電力調控分中心委托東潤環能公司建設的風電機組檢修管理系統于2013年5月份投入試運行,該系統通過研究風機檢修、輸變電設備檢修及季節因素變化對風電場發電的影響,優化風電場送出設備以及風電機組檢修計劃安排,提高風電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