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力發電技術可以靈活應用,既可以并網運行,也可以離網獨立運行,還可以與其它能源技術組成互補發電系統。風電場運營模式可以為國家電網補充電力,小型風電機組可以為邊遠地區提供生產、生活用電。風力發電是新能源中技術最成熟、最具規模開發和商業化發展前景的發電方式之一。中國風能資源豐富,大力開發風電,將對改善能源供應,優化電源結構作出重要貢獻。
風能是最清潔、無污染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據專家們的測估,全球可利用的風能資源為200億千瓦,約是可利用水力資源的10倍。如果利用1%的風能能量,可產生世界現有發電總量8%~9%的電量。據有關部門預測,中國可利用風能資源約為16億千瓦。
另外, 在風能電能的轉換過程中,不消耗任何燃料,基本不占用耕地,單臺發電設備投資不大,建設周期短,不會對環境構成嚴重威脅。根據國外對各種發電方式碳排放生命周期分析成果,風電是一種高度清潔的能源技術,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發展風力發電是減少排放、防止全球氣候變暖的一項主要措施。合理利用風能既可減少環境污染,又可減輕能源短缺的壓力。
在中國,約20%的國土上具有比較豐富的風能資源,其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及其附近島嶼,以及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特別是新疆和內蒙古的風能資源極為豐富。目前,中國風能利用發展很快,無論是發展規模還是發展水平都比以前有很大提高。風能作為一種無污染、可再生且運行成本低廉的新能源,在中國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市場前景。
二、國內風力發電現狀
相比丹麥和德國來說,國內風電場建設剛起步,在自主研發能力、公共技術平臺(如大型葉片試驗、傳動系統試驗、整機測試場等)建設、檢測認證體系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差距都在10年以上。許多政策措施力度不夠。丹麥和德國這兩個國家在1970年開始采用現代技術研究風電機組,而且采取了許多政策措施培育國內市場,從大量野外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形成了非常成熟的技術并制定了完善的檢測認證體系。
歸納起來,造成中國風力發電與國外發展差距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