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對于始終在尋求經濟利益的開發商來說,大型機構早已擁有了眾多風電存量的資源,當形成一定的規模時,出現了邊際效益遞減的情況。因而,如果想實現高效化運營,開發商也可以將目光投向相對中小型的項目,同時注重風電場的運維、進行全面的技術革新,以提升性能和質量。
拓寬子市場 業態呈多元化
近幾年,風機的運營和維護漸漸成為了中國風能發電行業的新興市場。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國累計風電機組安裝量八萬余臺,平均每年增加一萬多臺風電機組。基于該機器質保期為五年這個事實,已經有越來越多成批量的陳舊風電機需要更新和運營維修,需求不斷擴大。目前提供的主要服務是以定期維修和事后維修相結合的方式,未來將通過技術監測系統收集參數,以診斷風電機組的健康狀況,在故障出現前及時做維修的決策,減少修理費用及發電量損失。德勤預計,2020年風電服務市場累計總量可高達千億元,成為激烈爭奪的另一個新興市場。
在運維行業這個潛在市場,出現了一系列競爭對手。風電機制造商的優勢是技術實力強、增值服務完善,而獨立的第三方風電運維商可以提供定制化服務,因此目前市場上出現了兩者并存的局面。整個運維市場走向專業化和規模化是必然的。
目前,中國風電場多數采用分散的管理方式,從而導致信息不對稱和技術參差不齊的局面出現。因此,中國風電場日常運維的主要進步方向包括:采取高效管理方法,提高風機利用率,降低故障發生率,提高技術層次等。然而運維行業的監管仍然處于灰色地帶。由于不斷增加的規模和棄風限電等問題,風電機組出質保期后運維費的顯著增加給開發商帶來壓力,致使效益下滑;此外,服務與收費標準并沒有統一、行業監管者是誰等問題尚未得出結果,因此市場目前處于無序競爭的狀態,亟需出臺針對風電機組生態鏈的標準規范。
智能風電所帶來的改變,將不僅僅集中在現有市場供求關系里,也會對目前的運營模式產生深遠的影響。對于風電機而言,智慧化指的是降低制造成本并進一步降低故障率;對于風場而言,智慧化指的是使風機自動在最優狀態下運作,通過大數據的風場和風機資源管理,實時在線跟蹤和診斷評估。除此之外,建立智慧的一體化管理平臺進行管控和預測也是非常先進的理念。
德勤中國清潔行業華北區主管合伙人李思嘉指出,對風電機而言,智能化有助降低制造成本和故障率,通過大數據進行風場與風機資源管理,實時在線跟蹤和診斷評估,最終實現智能化管理和精度運營。
此外,風電設備因其機組分散的特點,常常出現難以統一管控的問題。如果有一套系統可以實時提供數據支持以及量化生產情況,那么就可以有效地對如何進一步提高發電效率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因此,智慧運維旨在將所有個體進行互聯,將其科技應用到測風塔數據、地形數據、機位數據、保障功率曲線、捕風能力、氣動效率、風能轉換能力等各個技術環節,最終進行智能化管理和精度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