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
──訪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公司辦公廳主任張寧
我國已在資源評估、科技攻關、裝備研制等方面做了大量開創性工作。
中國電力報:今年全國兩會您關注哪方面問題?
張寧:我今年關注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問題。當前,資源緊張、環境污染、氣候變化是各國普遍面臨的三大挑戰,根源在于化石能源的長期大規模開發使用。
應對挑戰的根本出路是加快清潔發展,以清潔能源發電替代化石能源發電;在能源消費上實施電能替代,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來的是清潔發電。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通過“特高壓電網+智能電網+清潔能源”的方式,以清潔和綠色滿足全球能源需求。通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到2050年全球清潔能源占比可提高到80%左右,成為主導能源。
中國電力報: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有何現實意義和長遠價值?
張寧:一是拉動經濟增長。若國家統一規劃和部署建設能源互聯網,“十三五”“十四五”期間電網、電源合計每年投資可達2萬億元,每年可拉動GDP增長超過1.5個百分點。二是推動結構調整。能源互聯網建設每年可消化鋼材產能1800萬噸、風電產能3000萬千瓦、光伏產能3500萬千瓦,有力帶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電動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促進供給側改革、帶動產業升級。三是有效治理霧霾。到2020年,東中部負荷中心接受外來清潔電力可達到3.1億千瓦,每年替代原煤4.8億噸,PM2.5降低20%。到2025年,我國清潔能源比重可提高到23%。四是提升國際影響力。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落實 “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舉措,有利于我國在全球能源競爭中占領制高點,在國際事務和氣候變化談判中增強話語權。
中國電力報:從技術和經濟層面探討,全球能源互聯網究竟是幻想還是待望的現實?
張寧:目前,我國已在資源評估、科技攻關、裝備研制等方面做了大量開創性工作,在支撐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關鍵技術方面,我國自主創新的特高壓技術實現了“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智能電網建設走在世界前列,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和產能均位居世界第一,具備引領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的有利條件,需要把握先機,加快推進。
我建議,一是要加快各級電網建設,重點加快特高壓骨干網架和配電網建設,解決我國電網“兩頭薄弱”問題。力爭2020年國家電網形成東部、西部特高壓同步電網,到2025年基本建成中國能源互聯網。二是大規模開發清潔能源,重點推進西南水電、西部北部風電、太陽能發電集約化開發和大規模外送,高效有序發展各類分布式清潔能源。
三是嚴格控制東中部煤電,“十三五”期間應下大決心控制東中部煤電規模。四是推動“一帶一路”和電網互聯互通,重點加快推進中俄、中蒙、中巴聯網工程,研究推進東北亞、東南亞、中亞、亞洲—歐洲、亞洲—非洲、非洲—歐洲等跨國跨洲聯網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