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王志軒:新能源發展主要動力仍是經濟發展和能源轉型
2016-10-20
來源:新華網
瀏覽數:990
10月18日,2016第六屆中國能源高層對話在北京隆重召開,政府官員、國內外能源界專家、學者、企業精英就“傳統能源如何順應能源大變革時代?”“經濟轉型時期的可再生能源如何發力?”
10月18日,2016第六屆中國能源高層對話在北京隆重召開,政府官員、國內外能源界專家、學者、企業精英就“傳統能源如何順應能源大變革時代?”“經濟轉型時期的可再生能源如何發力?”等領域最新研究成果與最佳實踐展開交流與對話。中電聯黨組成員、專職副理事長王志軒在致辭中表示,新能源發展的主要動力仍然是經濟發展和能源轉型,新能源發展機遇就蘊藏在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之中,新能源方面,他談到三點:
2016第六屆中國能源高層對話18日在京舉行,本次對話以“能源的清潔利用與清潔能源的發展新機遇”為主題。圖為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職副理事長、黨組成員王志軒致辭。
第一,我國新能源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極大促進我國能源清潔轉型。一是發展規模和結構不斷增大。截止2016年6月,全國風電累計并網容量1.37億千瓦,太陽能發電累計并網容量6304萬千瓦,成為煤電、水電之后的第三大電源。二是我國新能源產業有力推動全球新能源裝機量增長。我國風電裝機容量2000年僅排在世界第9位,自2012年成為世界第一風電裝機大國。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于2016年初成為了世界第一大太陽能市場。 三是產業能力不斷提高。“十二五”以來,我國風電設備研發設計和制造能力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漸縮小,風電制造業產能和產量位居世界首位。風電產業制造能力和集中度進一步增強,風機單機功率顯著提升,風電機組可靠性持續提高。四是造價和成本不斷降低。2015年,風電工程平均造價每千瓦約為7591元,不同發電企業造價受風電工程選址、選型影響,每千瓦約在6000至9000元不等。太陽能發電工程平均造價為每千瓦8466元,不同工程造價約在7500元到11000元不等。
第二,新能源發展中的問題突出。一是棄風、棄光問題突出。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2010年開始出現棄風限電現象,2015年全國棄風電量達到339億千瓦時;全年累計棄光電量為46.5億千瓦時,已嚴重制約了我國新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二是新能源發電企業虧損問題嚴重。虧損嚴重主要表現在發電利用小時不高和補貼資金不能到位,全國缺口累計已達到約550億元,造成企業財務費用增加和資金鏈斷裂問題。三是新能源發展與電力系統的協調性不好。現行的電力系統是以常規化石能源為基礎的電力系統運行,由于新能源大規模發展且由于電力電能特性,使傳統的電力系統不論是從技術上、基礎設施上、電力市場特性上、行業管理上都存在不協調問題。四是國家政策與地方政策的不完全銜接與配套。
“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一是與世界能源轉型大趨勢和石油價格的大幅度下降進而引起大蹤商品能源價格下降有關。化石能源成本下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化石能源發電的成本,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新能源發展。二與經濟新常態帶來的對電力需求明顯下降有關。經濟新常態使電力供需平衡這一促進電力發展的基本矛盾,由長期以來的以供應不足矛盾的主要方面,向需求不足矛盾的主要方面轉變。在電力市場需求不足的同時,擴大裝機容量的發展慣性仍然很大。三是與全球低碳發展、清潔發展對電力結構調整要求與新能源發電特性的矛盾有關。由于新能源發電的間歇性、波動性與燃煤發電比較還有較大距離,同時成本與煤電比較還較高,在其碳成本還沒有真正進入到經濟核算系統中,大為增加了新能源財政補貼壓力和競爭性壓力。四是在認識、規劃、政策、法律等方面都還不能適應能源、電力轉型的要求。”王志軒在致辭中表示。
第三,新能源發展前景光明。新能源發展的主要動力仍然是經濟發展和能源轉型。從中長期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總趨勢看,電力需求仍然會有一個與國民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發展速度。未來十多年,第二產業用電增速總體上可能在低位徘徊,但用電比例仍然占主導地位;而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用電將持續快速增長,將成為引導電力消費的主要力量。
王志軒指出,新能源發展機遇就蘊藏在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之中。
- 閱讀上文 >> 秦海巖:風電電價不宜頻繁調整
- 閱讀下文 >> 其實李鵬的發言不止給風電劃出2條“生死線”(不著調點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