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王小海:關于我國風電發展的三點建議
2016-10-24
來源:風光資訊
瀏覽數:1436
2016年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開幕式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王小海在現有棄風率持高、風電利用小時數走低的情況下提出了如下幾個需要我們關注的焦點問題:
2016年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開幕式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王小海在現有棄風率持高、風電利用小時數走低的情況下提出了如下幾個需要我們關注的焦點問題:
“風電到底發了多少電量,在總發電量比例到底占了多少。那么是不是真正的替代化石能源,火電是不是得到了壓縮,我覺得這也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標。同時風電企業能不能盈利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有沒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還有技術進步的能力,包括對電網安全保障能力......”
之后,王小海列出了三點建設性的意見:
一、提高整個電力系統的靈活性。
二、利用大數據挖掘建設智慧電網智慧風電。
三、加強在節能領域的一些力度。
整理如下:
我們是內蒙古電網,我們負責是內蒙古中西部,我是搞電網運行的,我在內蒙做了十二年的電網調度主任,從風電基本從零一直到發展今天1500萬千瓦我見證整個過程,我一直搞電網運行,我更多以技術為主,我想內蒙古電網現在我們統調的裝機現在有6100萬千瓦,其中風電達到1350萬千瓦,光伏527萬千瓦,現在風電已經占總裝機1/4,我們風電裝機同比增長了19.7%,接近20%的增長同時風電發電量15.56%,風電發電量占總發電量達到13.8%,另外到今年9月份我們內蒙古電網的火電的發電量基本上零增長,同時火電的利用小時數跟去年同比降了大概10%左右,所以從這幾個數據上來看,就是我們能看到我們電網到目前為止我們對風電能力還是在增長,大概15%左右的增長。同時火電在進一步壓縮,所以我感覺這也是得益于各方面對電網的理解和支持,同時我們電網也加大建設力度。但是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還存在問題,就是我們現在一個是棄風率很高,23%超過去年。另外風電利用小時數也有下降,比去年下降3.7%,所以有喜有憂,這種情況下我個人感覺下一步我們應該關注的有這么幾個焦點問題,比如說我覺著我們不應該更多的關注風電的裝機容量,剛才新能源司李鵬處長提到,我們不應該關注千瓦,而應該關注千瓦時,風電到底發了多少電量,然后在總發電量比例到底占了多少。那么是不是真正的替代化石能源,火電是不是得到了壓縮,我覺得這也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標。同時風電企業能不能盈利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有沒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還有技術進步的能力,包括對電網安全保障能力,所以我覺得這幾條包括一些指標是我們下一步應該關注的,而不是單純的靠我們總的裝機容量。從這幾個方面從電網運行技術角度談談大概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我們希望下一步還要繼續提高整個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因為大家知道電力系統由發電和電網和用戶構成,接納風電,應對風電波動性主要是靠電網的調峰能力電網靈活性,發電側還有工作去做,去提高發電側試網靈活性,對于新能源尤其對于風電,我們下一步還是繼續的從有功率可控,安全行為可控繼續發展,這是這幾年內蒙古做的,提高風電本身對于電網試網的靈活性,對于傳統能源,比如說傳統火電,現在一個是調峰能力還可以挖掘,我們現在無論是供熱期非供熱期,火電機組真正調峰能力沒有達到合同要求,由于煤價原因都達不到要求。這是在發電側我們還可以做這些工作,包括對于供熱電廠可以我們下一步建議推廣增加蓄熱環節,就是在供熱電廠直接把熱能儲存起來,在三北地區冬季棄風率更高的供熱機組過高,一旦把熱量在電廠側直接續起來實現熱電結耦,在冬季釋放很大風電接納能力,這個項目我們現在在國際科技部支持下內蒙電網已經開始實施,在最近這幾天即將投入運行,這個是在發電側。
那么在電網側提高電網運行的靈活性,對電網來說我們還要繼續大量投資去建堅強的電網,一個電網本身堅強減少電網約束造成的棄風,這塊大概有一個統計,由于電網約束造成的棄風比例大概占總棄風比例20%到30%,這兒也有一大塊空間可挖。同時更重要的加強我們長距離、大容量輸送風電的這個能力,通過這個也是提高我們電網對風電靈活輸送的能力,這是一方面,再一方面國網也好,南網也好,試點建設,柔性直流建設,對于提高安全穩定性,減少由于安全造成的約束,減少電網的阻塞還是有很大好處。另外一方面在電網側推廣清潔能源供暖,這個東北也有試點,但是這個需要更好的國家政策來支持,因為現在基本上做的清潔能源供暖的項目基本都屬于虧損狀態,這還需要更好的政策支持,通過這些發電側更好努力把靈活性更好提高。
第二個問題就是關于大數據,利用大數據挖掘建設智慧電網智慧風電。應該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建一個架構開放的這樣一個風電運行的一個指標,一個評價體系這樣一個平臺。那么通過這個平臺我們一方面研究風電的交易,現在從今年開始去年開始各省都在做關于風電的交易,那么如何在保障收購的前提下多余的電量進行交易,這種交易模式怎么做,可能跟歐洲跟美國都不一樣,所以我們還要利用我們現在大數據研究這種交易模式,同時實現風電本身一個優化檢修可預測的運維。
同時在電網側我們通過歷史數據統計和挖掘,建立一套新的風電功率側指標體系,那么這個指標體系應該包括幾個新的指標,比如說一個是極值,爬坡預測,誤差概率預測,這三大指標是我們內蒙提出來作為功率預測新的指標。在這種情況下利用一些新的技術,現在比如說有一種最新技術,比如說結合預報技術能夠建設一套更加符合電網需求的精準的功率側體系這也是通過大數據的一個概念。
再一方面通過大數據來實施一個是數據本身的交易,就是我們現在通過這個平臺,把我們風電運行數據進行更加公開的,一個共享一個實時交易,風電運行數據本身交易,風電數據挖掘的交易,挖掘工具和挖掘結果的交易,通過這些交易把我們這個平臺建設成一個能夠調控電力流,能夠調控數據流和資金流這樣大型的平臺,這樣的能夠充分發揮大數據的作用,建設所謂智慧型風電我給定義一下全景廣域和開放這樣一個智慧風電。
第三個問題就是結合我們現在國家工業結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要加強在節能領域的一些力度。大家都知道在后《巴黎協定》時代我們國家面臨經濟中速發展,各地方GDP發展動力需求還是很迫切的,但是我感覺我們國家近些年在節能領域做的工作還是遠遠不夠,按照我們現在到2030年比如非化石能源達到20%我們現在節能領域工作做的很不夠,那么現在非常有必要通過提高我們消費質量來促進增長模式的轉變和工業結構的調整,所以就是現在建議比如國家在單位GDP能耗考核這方面應該真正的加強考核,現在指標有了,但是考核力度還不夠,建立國內統一的規范的碳排放統計體系。
再一個就是按照能源局的安排,比如說明年開始在國內建立碳排放交易這個市場,進行碳排放交易,通過這些手段主要是加強在工業領域節能和建筑節能,所以我覺得這一塊通過節能還有更大的空間可挖。那么這幾點主要就是我從技術角度更多一點,那么我們內蒙古電網也愿意以更加積極開放的態度與各風電企業加強交流和合作,我們共同持續的提高我們對可再生能源的接納能力,謝謝大家對內蒙古電力的理解和支持,謝謝。
- 閱讀上文 >> 金風科技王海波:化少數人的情懷為多數人的責任
- 閱讀下文 >> AT與IT融合 演繹工控傳奇——專訪德國倍福(Beckhoff)中國區執行董事、總經理梁力強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