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正式發布《關于開展風電平價上網示范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結合各地區風能資源條件和風電產業新技術應用條件,組織各風電開發企業申報風電平價上網示范項目,遴選1~2個項目于2017年6月30日前報備國家能源局。
中債資信電力研究小組分析師孟婧婧對中國證券網記者表示,根據文件,各省僅申報1~2個風電平價上網示范項目。由于單個風電場規模較小,且申報數量有限,加之紅色區域項目規模受限,因此,預計申報項目總體規模不大。
《通知》要求,示范項目的上網電價按當地煤電標桿上網電價執行,相關發電量不核發綠色電力證書。同時強調,風電紅色預警地區,應嚴格限定示范項目的規模,風電平價上網示范的規模不超過10萬千瓦。
孟婧婧認為,這實際上是區別對待,確保消納。根據文件,示范項目的上網電價按當地煤電標桿上網電價執行。以2017年火電平均上網電價0.37元/千瓦時(假設增值稅返還),綜合考慮財務費用、運維費用及人力成本,當前風電機組建設成本約8.5元/瓦,因此利用小時數應在2,000小時以上。東部及南部部分省份可實現盈利,但“三北”地區棄風現象嚴重,雖然規定對申報項目不限電,但需關注當地實際消納能力。
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規劃明確,到2020年風電實現并網側平價上網,為早日實現可再生能源平價上網,我國相關機構和企業已經做了很多努力。
對此,孟婧婧表示,經過對風電項目效益的測算,風電上網標桿電價仍有下調的空間,并且在棄風改善的情況下,風電可實現并網側平價。未來,改善風電機組的利用水平,提高風電的消納能力成為風電發展的重點,預計政策將從大規模補貼轉變為改善風電消納情況,實現風電平價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