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定寰:應該說美國的一些能源新政已經對我們國家的能源政策在產生影響,包括我們現在進一步加強在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入和支持。比方說電網,如何解決多種新能源進入電網以后可以高效、安全、可靠的運行,美國人提出來智能電網這樣一個概念,如何把這個概念變為現實要做大量的工作,我認為這對我們中國是非常重要的。應該說中國已經接受了這樣一個新的概念,也在研究自己的智能電網的發展規劃,以及在解決一些智能電網上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與其花錢治理常規能源環境不如開發新能源
記者:新能源與可再生資源在國內很多地方發展緩慢,您認為主要的障礙在哪里?
石定寰:我認為還是對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特點和重要地位認識不足,以及擔心自己研發能力。我接觸到一些決策者,他們對于自己的創新能力估計不足,沒有充分的自信 ,沒有認識到自己的潛力。相對于美國,我們的投入還是太少,我認為與其拿出很多錢來投入到常規能源環境的治理,倒不如拿出一部分錢來加大新能源的開發,加快替代的這個速度。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的應用有很多的難題要解決,這就需要政府有投入、有政策。我覺得這方面的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這不僅能夠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對于我們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對于我們真正實現十七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記者:新能源產業如何實現與傳統能源產業更好的對接和調整?
石定寰:應該說新能源行業對我們傳統的能源行業、裝備制造業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現在很多行業都采取了新舊能源混合使用的方法。比方說原來鍋爐大量都是用煤的,在燒煤的同時我們能不能采用部分用中高溫太陽能集熱呢?我想是完全可以的。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新能源和傳統能源可以實現一定程度的聯合循環、對接。這應該是傳統向新的替代能源的過渡,這種過渡是個漸進的過程。
應鼓勵多種所有制進入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產業
記者:可再生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公平地分散在世界各個角落,對于每個國家來說都是一個很公平的發展空間,那么決定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占據新的制高點的關鍵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