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芝:我國風電發展比歐洲起步晚,風機制造技術主要依賴引進。目前,我國風電場使用的風機中,外資約占38.4%,內資和合資約占61.6%,風機設計絕大多數依據歐洲標準。但是,歐洲沒有熱帶氣旋,要想風電機組適應中國的氣候條件,必須攻克臺風影響下風機的生存問題,氣象部門責無旁貸。
我們關注的問題主要有:風機制造業如何適應我國近海的氣候特點,特別是根據熱帶氣旋的氣候特點設計和制造風機;風電開發商在我國東南沿岸和近海進行風電場開發時,如何根據臺風的極端風況選擇適合的機型;在風電場運行過程中,開發商如何掌握熱帶氣旋的基本知識進行有效利用和合理防范等。這些研究將有效指導我國近海風電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保證風電開發投資的經濟性和有效性。
記者:目前研究工作進展如何?
張秀芝:我們計算了熱帶氣旋影響下沿岸各測站和近海高分辨率的50年一遇設計風速,為風機設計、風電場選址和風電場抵御臺風風險提供參考。同時,我們研究了熱帶氣旋風速、風向的變化特征及風切變,為風機設計、風電場選址、風機布局、風電場防臺風提供科學依據。為了指導風電場管理人員合理利用和防御臺風,我們正在編寫《臺風對我國風電開發的影響與對策》一書,此書主要包括熱帶氣旋對風電開發的影響、影響中國大陸沿岸和近海地區的熱帶氣旋氣候特征、沿海風電開發中臺風應對策略、風電場臺風應急管理4個方面。
其實,熱帶氣旋有利有弊。我們分析發現,影響中國沿岸和近海約27.4%為熱帶低壓和熱帶風暴,這些一般可以很好地利用;約45.3%為臺風和強熱帶風暴,只要防范得當,會給風電場帶來很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