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總:我們現在的市場份額正在提高,市場份額提高的背后就是客戶的認可。公司本身的價值觀是以客戶為導向,自己的員工要建立一種理念,那就是客戶所提出的要求,我們要積極的去響應,如果你讓客戶覺得和你做生意是一種愉快的話,那很多事情就水到渠成了。這要涉及到很多方面,首先來講你產品的性價比怎么樣,你產品再好,可性價比差距大,客戶只會感到望塵莫及,我們要保證在性價比方面做到最優秀,但要做到這一點,背后有很多工作,包括研發、產品能不能夠做到質量和成本的完美結合。從生產來說,我們為什么要從高成本生產的國家轉移到中國來呢?這實際上是在不斷滿足客戶對于性價比的要求,而這樣的決策也確實取得了很好的市場響應,包括在風能領域,我們取得了絕大多數風能變流器客戶的認可。我們把風電所需要的產品,從瑞士轉移到中國來,取得了很大的積極作用,由于競爭的日趨激烈,風電現在的成本壓力越來越大,從行業發展來說,就需要你降低成本,否則對真正的商業化來講是一個很大的障礙。從整機商開始,就面臨著壓力,而這壓力又會傳遞到器件供應商、設備供應商,以此來降低成本形成國產化,這一步來講,我們已經走到前面了。在大批量風電設備上市之前,我們把這些產品提前轉移到中國來生產,這樣客戶對于你能夠提供的快速響應、性價比更高的產品,得到了保障,這就是我們能取得領先的原因。第二個方面就是快速響應。從市場來講我們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建立分公司,實現本地化,第二個部分是采取的商業模式,對于大客戶采取直銷模式,我們的銷售人員與客戶直接進行溝通,進而滿足客戶的需求。第三個部分,就是不斷地提高日常工作中的一些流程,來簡化流程,讓客戶和我們溝通更加方便。從2005年開始建立了中國的客戶服務中心,這其中包括訂單管理、客戶投訴、技術支持,專業的對客戶在整個訂單環節和技術環節給予支持和響應,要讓客戶感到合作很愉快,從這幾個方面來提高市場占有率。這樣我們認為還是不夠,2009年4月份,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叫做野零缺陷文化冶。量化所有跟客戶相關的指標,質量指標、訂單確認指標、發貨、包裝、運輸指標等等,目標要做到沒有缺陷,近乎于完美。
《中國風電資訊》:新能源的前景可謂光明無限,而風電也注定成為寵兒,LEM在中國風電市場的未來有哪些規劃?
張總:我們現在的產品,已經擁有了海上風電的成熟應用,海上風電在歐洲、荷蘭、丹麥已經很早,而國內呢,只是剛起步,雖然是這樣,但是我們已經充分的做好了儲備,未來是不可預測的,任何規劃都有趕不上變化的時候,所以對于我們來說只要做好現階段的本職工作,蓄勢待發。
《中國風電資訊》:和張總您也算是初次打交道,您對《中國風電資訊》是如何評價的?
張總:《中國風電資訊》所涵蓋的范圍是非常非常寬的,從國內外的整機到零部件,還有政策和具體發展的很多方面,把行業內的動態,信息,政策及時的整理出來,并且發放到企業的手中,對于這一點,我們很滿意。《中國風電資訊》雜志是中英文對照的,這不僅給企業帶來了方便,也給你們帶來了不小的成本,在這方面企業給予的信任和支持就成為了《中國風電資訊》成功道路上的助力,有風電企業的存在才會有媒體生存的空間,企業與媒體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我們有理由相信一本好的業內讀物不會被埋沒。在風起云涌的風電行業內,媒體也是層出不窮,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企業能夠慧眼識英雄,選中一家有實力的媒體進行長久的合作,我們認為《中國風電資訊》是一本不錯的讀物,一個正確的選擇,也希望《中國風電資訊》的未來一帆風順,馬到成功!
《中國風電資訊》:最后,非常感謝張總接受我們的采訪,新的一年里,衷心的祝愿LEM能再創佳績,喜訊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