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經過幾年發展,我國企業在風電關鍵零部件配套方面的能力已經得到很大提高。葉片、齒輪箱、發電機等關鍵零部件基本實現國產化,齒輪箱軸承、變流器等部件的供應能力也將很快得到提高。國產風電設備的國際市場開拓工作也進展良好,產品已經出口到美國、智利、泰國及印度等國家。
可以說,上一個5年,我們已經實現了風電從無到有、從有到大;下一個5年,我們應把目光放長遠,實現風電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如何解決風電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秦海巖:如何科學制定中國風電中長期發展目標和實現途徑,保障風電產業快速有序發展,解決大規模風電開發存在的主要問題,將成為中國未來風電發展的研究重點。
首先,要讓電網成為風電發展的堅強后盾。當前,總是有些人用技術上有困難、經濟上不合理來評價風電并網。但是,歐洲的經驗表明,風電占比達到20%基本沒有什么技術上的問題,也不會帶來太多的成本增加。我們國家也有非常好的例子——內蒙古的實踐有力地證明了風電對電網的安全運行沒有影響。
其次,要全面系統考慮風電并網問題,制定科學合理的并網技術標準。當前,風電發展正處于從前期的規模化和商業化轉向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階段。非常有必要通過制定風電并網技術標準,來促進風電大規模持續發展。
再次,要大力支持風電基礎技術研究,借助大市場變身風電強國。現階段我們更應大力支持那些不太容易出成績,但又是風電開發的根本性、基礎和共性技術的開發項目。
應該抓緊研究制定符合我國的風況、環境條件的風電標準體系。我國現階段國內風機設計采用的IEC61400-1標準,并沒有考慮中國國情,不能完全適應我國的風況及氣候特點。
例如:在西北地區,如果按照IEC61400-1標準,50年3秒平均極端風速幾乎相當于年平均風速的7倍設計,設計的風機制造成本增大,不經濟。而在東南沿海地區,按同樣標準設計的風機可能會強度不足,使用壽命不夠。
我們還應鼓勵競爭,但是要防止犧牲質量降低價格的惡性競爭,并進一步完善檢測認證體系,維護健康市場秩序。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在這一過程中,政府應扮演什么角色?
秦海巖:政策驅動和引導。風電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現階段離不開政府的扶持。
一是政府加大財政補貼的力度,繼續對已實現自主創新的企業給與資金獎勵。
二是鼓勵開發商采購自主創新的產品,通過市場引導自主創新,利用市場培育企業研發設計能力。
三是政府要通過支持科技項目的方式,推進基礎性、公共性技術的研發,整體提升產業的技術水平,以此加快向風電技術強國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