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作為國內最大的風機制造企業,江蘇華銳如何看待自主創新?
陳:風電裝備是一個很新的行業,很多技術都還不成熟,因此風電裝備業的“自主創新”,首先應該是技術創新。科技創新戰略也是江蘇華銳的核心戰略之一。
華銳風電的一切技術創新首先為了“可靠性”。風機所工作的野外環境或許是所有工業裝備中最復雜的,因此我們非常強調“冗余技術”的概念。所謂“冗余技術”,就是指考慮到最惡劣的工作狀況,為風機的性能提供“備份”,防止可能出現的問題。譬如:智能變槳系統,可以應對每秒70米的臺風襲擊;距岸較遠的海上風機的自維護系統、綜合防腐系統等。自維護系統是我們的首創。
舉個例子。迄今華銳風電所供應的海上風機絕大多數是雙饋風機。從理論上說,直驅風機相對雙饋風機重量輕、成本低、維護簡單,但永磁直驅技術目前還不夠成熟,故障維修成本極高。上世紀90年代至今,大功率高速齒輪箱一直是世界風電裝備的主流,現在仍占據全球市場的80%以上。而成熟就意味著可靠,意味著低故障、客戶的低使用成本。
今年第四季度,江蘇華銳將下線5兆瓦海上風機,并開始小規模商業化,為了使其具備更好的可靠性,很可能會借鑒3兆瓦風機的一些成熟技術。
華銳風電一直有一個目標,做中國最可靠的風力發電機組。這是我們自主創新的一個重要目標。
記者:面向海外市場,華銳風電在技術創新上有沒有緊迫感?
陳:華銳風電本身就是從引進消化海外技術起步的。幾年前,集團在國內獨家引進國際先進的1.5兆瓦風機全套技術,并與奧地利Windtec等著名風機設計公司共同研發適合各種風資源狀況的風電機組。通過充分消化吸收,進行產品的再創新,開發了適用于不同風區類型、不同溫度范圍的兆瓦級風機。現在我們正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未來出口機組要占到華銳風電總銷量的30%以上,并不斷通過結構調整提高競爭力。
要想搶占海外市場,獨立自主的研發能力就必須進一步加強。目前華銳風電的研發投入已經超過了年產值的5%,進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之列。
江蘇風電裝備業新龍頭
記者:江蘇華銳生產的海上風機國產化率如何?
陳:1.5兆瓦風機國產化率從最初的70%已經提高到了現在的90%以上,這應該是國內同行的最高水平。3兆瓦風機也超過了80%。海上風電裝備技術中心建成后,國產化水平還會有所提升。
記者:江蘇華銳是否已經開始帶動鹽城及其周邊的風電裝備配套業?
陳:江蘇華銳已經是江蘇最大的風電整機制造基地。很多外地企業已經在鹽城投資,為其配套,如生產葉片的保定中航惠騰,生產減速機的秦川集團。我們還在射陽縣建設了一個風電裝備裝運中心,專門運輸安裝海上風機。此外,江蘇省內的很多企業也都開始為江蘇華銳配套,如:南高齒的高速齒輪箱、中復連眾的葉片、江蘇吉金(三個金)的鑄件、泰勝的塔筒等。
一旦5兆瓦海上風機規模化投產,將會給江蘇企業帶來更多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