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東北電網因為調峰能力不足限制風電5.99億千瓦時,占風電發電量的3.46%。如果解決不好,今后還有加大的趨勢。2009年國家電網公司運營范圍內并網風電場棄風電量的90%是系統調峰能力不足造成。目前,電網嚴重缺少便于調峰的水電、抽水蓄能水電以及燃氣電廠。
加快調峰電源配套建設
《21世紀》:合理的電源結構應該如何布局?
黃其勵:所謂合理電源結構,一是要適應電力“生產—輸送—使用”瞬時平衡的“同時性”規律要求;二是優化能源結構,增加清潔能源比例。
在規劃階段,要重視可再生能源、核電、供熱機組與電網的協調發展,從源頭抓好“發電—調峰—上網—輸送—消納”等科學的電力生產產業鏈。
電力工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首要措施是,大力發展核電和風電,配套建設蓄能水電等調峰電源,大幅度降低煤電裝機比重。
《21世紀》:“十二五”期間,我國應加大哪方面調峰能力建設?
黃其勵:“十二五”期間,首先要特別加大對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力度,同時開展多種形式的蓄能方式研究(化學蓄電、蓄熱、蓄能)和應用。
為改變目前火電大機組被迫非常規調峰的局面,推進風電開發,應補建一定數量的抽水蓄能電站。建議規劃抽水蓄能電站應占電源總規模不少于10%。
《21世紀》:我國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嚴重不足,需新建多少抽水蓄能機組才能滿足需求?
黃其勵:今后10年,大概需新建約0.7億-1億千瓦抽水蓄能機組(包括改老水電為抽水蓄能電站)。因為抽水蓄能機組建設周期長,應及早決策,早定點、早開工,加大發展力度。
根據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的研究報告,如果2020年風電發展到1.5億-2億千瓦,則全國需配備0.95億-1.1億千瓦的抽水蓄能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