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世瑞:北車風電是山東省重點扶持的風電裝備制造龍頭企業。我們在濟南高新區已建成北車風電產業園,截止2010年底一期工程已經完工,完成投資約17億元,進入批量生產階段,形成年產1000臺1.5~3MW風電機組生產能力,投資32~35億元的大型關鍵部件加工及配套設施等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中。先后啟動了6個風場項目建設,已在澳大利亞、波蘭等10個國家成立合資公司或設立辦事處,并就風機批量出口達成了初步意向,今年可裝機300臺。
北車風電產品研發實現了從“引進、消化、吸收”到“聯合設計開發”再到“自主創新”的跨越。公司建立了國內一流的風電技術和產品研發基地,擁有一支150余人的研發隊伍,其中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100多人,建立了以中國工程院院士為核心的院士(專家)工作站。
特別是近幾年,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了大型風電機組研發、制造、風資源測量與評估、風電場項目開發與維護能力。采用當今世界先進技術開發出國內首創的高速永磁同步風力發電機組,具有效率高、發電多、電能優、低電壓穿越性能好等優勢,年發電量可增加15%以上;主軸采用雙軸承結構,傳動鏈載荷小,壽命長;采用了多種安全保護措施,高可靠,易維護;設計標準選取高,適用范圍廣,耐極限環境能力強,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是未來大功率機組技術的發展趨勢。投資5000萬元建成了國內一流的風電整機試驗臺、變槳測試臺及主控系統測試臺,其中風電整機試驗臺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具備電網電壓波動和低電壓穿越試驗功能的風機實驗臺,確保了每臺風機在出廠前的質量。首批風機在東營風場并網發電,經電科院測試,各項技術指標、參數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產業聯盟讓山東風電裝備制造更大更強
記者:北車風電發起成立山東省風電裝備產業聯盟,是基于怎樣的一種考慮?
賈世瑞:北車風電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也如其他企業一樣面臨市場的考驗,特別是由于沒有緊密的產業鏈而使產品成本較高。目前風電產業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各地紛紛投資建廠,但卻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各個企業之間沒有建立緊密的供應商關系。配套企業由于沒有相對固定的采購商,無法形成批量生產能力而使成本居高不下,同樣主機企業由于供貨商的頻繁變更又對其成本和質量造成影響。
在我看來,建立山東省風電裝備產業聯盟,是必要的。建立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商相結合的產業聯盟體系是實現山東省“產能升級,布局互聯,結構科學,市場有序”產業戰略的重要舉措。當前風電裝備產業發展具有以下特點:一是風電機組結構復雜,型號各異,使得風電裝備品種繁多,技術和配套呈現多樣化;二是風電裝備制造的工藝過程復雜,技術含量高;三是生物質能源的產業鏈長、層次多,參與主體眾多,涉及個體、企業、政府、科研機構和院校、金融和中介機構等;四是風電技術尚不成熟,盡管產業結構已具雛形,但是還需要大量的人才、資金、技術和政策投入;五是山東省內風電資源有限,若缺少有序競爭機制,將造成風電資源利用率低,配置不合理,最終影響裝備企業的發展。
因此,單一企業、科研機構只能參與產業鏈某些環節的工作,國務院研究室工交貿易司司長唐元明確表示,呼吁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廣泛參與的技術創新投入體系。從山東風電產業實際分布來看,若要形成省內產業合力,保障資源開發、分配合理性,最大限度提高省內資源利用效率,必須建立產業聯盟,通過規范市場行為,加強合作交流,才能保證產業合力的形成,促進山東省內風電裝備產業做大做強。
希望風電裝備產業聯盟成立后,通過這個平臺能夠把風電資源和裝備作為一個整體謀劃,為省內核心企業配置一定比例的風場資源,支持主機企業發展,主機企業從技術、市場等方面扶持風場資源所在地市配套企業的發展,實行資源要素統籌配置,優勢產業統籌培育,推動風電產業加快發展;希望各企業間能夠相互了解與溝通,按照以主機商帶動配套商、以配套商促主機商的原則,加強主機商與配套商的對接合作,建設多個風電產業聯動發展示范基地,帶動本地區加快發展;同時,企業也可以及時將行業發展的動態傳遞給政府,以便適時研究制定加快產業建設的具體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