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外資占大股的企業開發的風電廠不能在國內申請CDM資金,所以,我們和央企合作時只能占50%以下的股份。
從2008年開始,國家取消了這項政策,同時我們也想改變小股東的地位,所以,這之后的風電廠,中國風電集團選擇控股或者獨資的方式開發項目,我們在內地注冊的協和風力發電投資公司,同樣可以申請CDM資金。今后的開發模式將延續2008年以后的控股和獨資。
中國能源報:中國風電集團憑借什么和這些央企和國企競爭,比如獲得項目的審批?
余維洲:從國家的政策上看,并沒有區分國有和非國有,大家享受平等的待遇,實際操作中,可能會存在一些人為因素,從而傾向于國企。
中國風電屬于港資企業,在香港上市,各地政府有招商引資的需要,比如,遼寧、甘肅、江蘇等。這就給了中國風電集團很多機會。
另外,中國風電集團是風電廠開發商中產業鏈最完善的企業,我們有自己的設計院、工程公司、運行維護、塔筒、齒輪箱等業務,所以我們項目開發的速度很快,廣受地方政府歡迎。
中國能源報:展望“十二五”,中國風電集團有哪些規劃?
余維洲:我們規劃,到“十二五”末,風電裝機容量達到500萬千瓦,2020年達到1000萬千瓦以上。憑借在香港上市的天然優勢,準備走出國門,到那些電力需求大、增長潛力好的國家開發風電廠。
中國能源報:棄政從商以來,您對自己的選擇怎么看?
余維洲:從個人來講,下海幾年,自己感覺是正確的。在機關工作很平穩,但一些想法很難實現,企業給了我施展的舞臺。
當時,我就想,干點什么呢,一方面我長期搞電力工作,另一方面,中國的能源需求這么大,肯定要大力發展電力工程,而火電的污染一直解決不了,清潔能源是發展方向,為子孫留下藍天白云的工作很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