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紐倫堡以北20公里的埃朗根市有很多復雜的工業建筑,西門子很多能源實驗室和能源工廠均隱身其中。
在這些建筑中,有一個鋼鐵和銅制的巨型機器,能將交流電大規模轉換為直流電,產能達30兆瓦。這個機器即將離開實驗室,安裝在德國北海沿岸,經受暴風驟雨的考驗—因為德國需要在這片沿海地區開發風能,建造史無前例的海上風電場。
海上風電場多指水深10米左右的近海風電。與陸上風電場相比,海上風電場的優點主要是不占用土地資源,基本不受地形地貌影響,風速更高,風電機組單機容量更大。當然,海上風電場建設的技術難度也較大,建設成本一般是陸上風電場的2-3倍。
作為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的國家,德國在海上風電場的技術研發上面,可以說是不遺余力,目前,大約已經安裝了500兆瓦的沿岸風力發電站。
“世界上還沒有哪里有這樣規模的離岸電網。”一家書店公司的主管評價說。
風能開發是德國未來可再生能源的重點項目。不過,種種因素的阻礙,以及對技術的高要求,使得德國的風電項目看上去更像是一場賭博。
“沒有人知道‘能源轉型’將耗資多少,”慕尼黑大學能源經濟學家凱倫說,“特別是那些作為試點項目的風電站。”
首座海上風電場
德國首個海上風電場AlphaVentus坐落在北海,這個海上平臺高60米,在水下深度為30米,配置了極為可靠的照明系統以及在災害情況下的保護和監控系統。
AlphaVentus于2010年8月正式發電,是世界上第1個已并網的使用5MW風電機組的海上風電場。這是德國邁出海上風電的第一步,工程歷時超過10年,參與的公司超過20家。
由于德國陸上風能資源開發程度較高,建設陸上大型風電場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德國風電開發重點由陸地分散開發轉向海上大規模開發,如北海和波羅的海的海上風電。AlphaVentus的投入使用,給很多有志于開發海上風電場的企業和組織,帶來了巨大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