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8日,新能源公司化德風電項目完成調試并網發電,這是中海油首次正式運營新能源項目。
據了解,化德風電項目占地1.8萬平方米,裝機容量49.5兆瓦,安裝1500千瓦風力發電機33臺,每年將向蒙西電網輸送1.3億千瓦時綠色電能,這也是中海油首次商業化輸出風電。
除了上述風電項目,2009年新能源公司重組了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進軍動力電池及相關業務。
此外,2012年2月底,中海油擬斥資3億美元通過其子公司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與西班牙太陽能公司Isofoton在天津成立合資公司,逆勢進軍光伏產業。
而去年更有消息稱,中海油正在和美國上市公司阿特斯電力談判收購事宜,如果收購成功,中海油將一躍躋身國內光伏行業的前五名。
盡管新能源公司在這之前一直都是虧損,但這并未阻止賣油郎中海油不斷進軍新能源的腳步。
“近兩年,中海油在新能源領域發展較快。”中國石油(601857,股吧)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毅軍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作為大型傳統能源公司,除了資金優勢,對整個能源產業鏈的理解比較透徹,對未來發展走向的把握也比較準確。
“對于中海油來講,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相互匹配,風險也更容易化解。通過資本運作的方式,從油氣業務向多元化發展,是一種長遠的戰略調整。”
實際上,發力新能源領域的不只中海油,另外兩大油企中石油和中石化也在大張旗鼓的布局新能源項目。
有分析人士認為,油企進軍新能源是“后石油時代”的一種必然趨勢,新能源時代誰先占據先機,誰就可能是未來的勝利者,這是企業未來發展的戰略布局,也對新能源產業的整體進步有著極大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