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海上風力發電項目的資金籌措狀況在2012年底較為活躍,之后除了幾個項目,從2013年上半年開始陷入停滯狀態。尤其是德國,進展緩慢,能否達到政府提出的目標,很多人對此感到擔憂。而且,與海上風力發電已成為可再生能源重要組成部分的英國和丹麥相比,進展也明顯緩慢。
歐盟信息雜志《歐洲政治》(Euro politics)指出,其背景在于建設及維護成本上漲。其原因在于,英國和丹麥允許在接近海岸處建設海上風電場,而德國只允許設置于距海岸幾十公里的深水處。因此,盡管德國政府在2000年代中期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目標,但近年來投資已經陷入停滯狀態。
德國政府最初采用了誘因較強的電力全量固定價格收購制度(FIT),2年前針對海上風電,設定了每瓦時最多19歐分的收購價格。這是激活德國海上風電的最后希望。然而,并網的大幅拖延妨礙了投資,電網管理者、建筑企業和政府正相互推諉責任。上述較高的收購價格預定在2017年終結,如今政府方面尚未作出延長這一價格的保證,海上風電領域的投資者們開始擔心項目的盈利能力。
不僅德國,從歐洲整體來看,海上風電項目都趨于緩慢。為了實現歐盟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的目標,也亟需構筑可穩步吸引投資的體制、制定相關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