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風科技的十五年,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中國風電行業的發展歷史,更是一個企業不斷堅持與拓展、創新與感恩的行走軌跡。
2011 年是武鋼和他麾下幾千名員工感觸最深刻、最艱難的一年。前一年還高達23 億元的凈利潤在2011 年時猛然降到6 億元,這讓公司從上到下都有點難以接受。
作為金風科技時任董事長,武鋼對公司盈利能力一下跌入谷底的現實保持了比較清醒的頭腦,正如這十幾年來公司面臨每個關鍵節點時一樣。他知道,中國風電行業閉著眼睛都能賺錢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以前的好日子要掰開了、揉碎了,非常細致地過。”武鋼這樣描述接下來的公司發展。
不過,這種糟糕的日子并沒有持續太久,通過對公司內部的研發、技術、管理和市場等多個方面重新調整,金風科技很快摸清了逆境生存的方式。更可貴的是,即使是在自己最缺錢的時候,金風還能保證支付給零部件供應商的貨款達到90% 以上。
市場陡然進入調整期讓很多企業措手不及,但金風科技卻憑借其口碑甚好的產品與服務在競爭激烈的風電市場上保持著領導地位。
2011 年和2012 年,金風風電裝機量連續兩年排名全國第一。2013 年上半年,金風科技所報凈利潤為9268 萬元,比2012 年同期增長28.6%。伴隨著國內外頻繁收獲的訂單喜訊,金風在一片向好的輿論氛圍中穩穩地回到了領頭兵的位置。
可以說,從研發到市場,從市場到管理,從管理到服務,從服務到戰略,最后又回到研發,周而復始,金風科技自成立以來的十五年里經歷著一個又一個的輪回,并始終在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1998 年,當金風科技正式在新疆成立并選擇從風電研發、咨詢和服務開始轉入到風電制造業時,中國市場上從事風電制造業的公司還屈指可數。2006 年前后,政策利好催生了一批新興的風電制造企業,此時的金風科技決定從新疆地區遷到北京發展,而且選擇了直驅技術,完成了兩次資本運作。到2010 年,金風科技做了第三次選擇,即提出金風國際化的綜合發展戰略目標,并成為中國本土風電制造企業中最早走出國門、海外項目做得風生水起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