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今年建成投產的新疆與西北主網聯網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使得甘肅風電基地酒泉消納能力從260萬千瓦提高到420萬千瓦;目前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也已經取得路條,建成后新增風電送出能力800萬千瓦 . 而今年以來東北地區通過調度,使得多省互濟消納風電,全網共因此增加風電上網電量約6億千瓦時左右。
由于多管齊下,2013年1至9月,風電并網裝機容量保持平穩增長,國家電網調度范圍內風電新增容量790萬千瓦。與此同時,國家電網調度范圍內風電發電量93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7%,較風電并網容量增速高16個百分點。
但今年真正的考驗還遠未結束。“歷來冬季都是風電消納最困難的時候,風電大發期、火電供熱期和水電枯水期‘三碰頭’,而我國的電源結構又極其不合理,火電占到95%,留給風電的負荷根本不夠。”國家電力(行情 專區)調度控制中心副主任李明節解釋說。
而更讓國家電網有壓力的是,根據國家風電發展規劃,2015年我國風電規模將達到1億千瓦,2020年達到2億千瓦,其中80%集中在河北、蒙東、蒙西、吉林、甘肅、山東、江蘇、新疆和黑龍江等九大風電基地。按照能源局的目標,這些風電都要上網消納。
“從局部看,‘三北’風電比重已達到20%的較高水平,但從全國看,目前風電占電源裝機的比重只有6%,從電網公司的角度,就是要加快特高壓跨區輸電通道和調峰電源建設,形成全國統一的大市場。”張正陵介紹說,九大風電基地的輸電方案已經全部制定完成,上報到國家能源局。
他坦言 , 能源局2到3年解決棄風限電問題的目標實現不是不可能,但障礙重重,壓力很大。當前電網建設的前期工作嚴重滯后 , 風電等能源產業的十二五規劃都已發布 , 但電網 “ 十二五 ”發展規劃直到現在還沒有出臺 ,具體通道項目的審批也遲遲難以落實 . 他呼吁盡快批復上報的規劃,加快核準速度。更重要的是,當前的風電應該從計劃走向市場,通過價格機制使得風電各環節的參與方都有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