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緬天然氣管道投運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去年10月20日宣布,來自緬甸孟加拉灣的天然氣當日在廣西貴港市點燃,標志著中緬天然氣管道干線全線建成投產。
這條管道是中緬油氣管道的其中一條,后者是繼中亞油氣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進口通道。另一條橫跨緬甸境內、進入中國的原油管道預計在今年完工,設計能力為44萬桶/天(2200萬噸/年)。
天然氣管道干線全長2520公里,輸氣能力為120億立方米/年。去年7月28日,中緬天然氣管道(緬甸段)已經開始向中國輸送天然氣。在逐漸減輕對煤炭資源需求的趨勢下,中國今后將加大以天然氣為主的新能源需求。新開通的天然氣管道將大大彌補西部省份天然氣供應不足的現狀。
此外,這條管道建成投產后,通過中貴線把中緬天然氣管道和西氣東輸系統連接在一起,使這兩個管網系統的氣源可以相互調度和置換,同時也打通了新疆氣區、長慶氣區和四川氣區聯絡的通道,我國油氣管網格局基本形成。
過去,我國的原油進口絕大多數是靠經馬六甲海峽的海上運輸通道進入境內,隨著中緬油氣管道的投入使用,中國的能源輸運將逐漸走出“馬六甲困局”,不僅使得我國東北、西北、西南陸上和海上四大油氣進口通道的戰略格局初步成型,也為我國原油增添了一條進口線路,大大增強我國石油供應安全性,在確保中國能源運輸安全上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四、無錫尚德破產重整
一度是全球最大的光伏企業——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因無法就9家銀行的高額授信給出還款方案,銀行債權人聯合向無錫中院遞交無錫尚德破產重整申請。
去年3月20日,無錫中院依據《破產法》裁定,對無錫尚德實施破產重整。經過對無錫尚德的債權債務清理,最終其貸款大約有94億元,而新銳光伏企業順風光電(01165.HK)在多輪角逐中獲勝,掏出現金30億元對500多家普通債權人進行清償。在排名前20位的普通債權人中,各大銀行占據了11家,包括國開行23.7億元、中行17.55億元、工行9.122億元,其余銀行有農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等。上述幾家銀行的總債權為60億元以上,占普通債權比例的三分之二。
順風光電董事長張懿表示,今后會對無錫尚德實施包括組件提升、技術改進等多重措施,從而為其擴大光伏電站業務做配套。按照順風光電的計劃,其打算在2014年擁有3吉~4吉瓦的光伏電站規模,而無錫尚德2吉瓦左右的產能恰好可以滿足這些光伏電站對光伏電池組件的大量需求。盡管順風光電是打三折幫助無錫尚德清償了相關債務,但其30億元收購國內光伏企業的這一數字也是至今國內光伏行業中的最高收購價碼。
五、能源價改新思維
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是歷年的重頭戲,但通常流于口號,進展都在無聲處。2013年能源價格改革的進展則有目共睹。
始于2013年元宵節的油價上漲,推動成品油定價新機制火速出臺。縮短了調價周期,壓縮了調價幅度。成品油價格更加緊跟國際市場,避免了舊機制調價周期過長造成的貿易商投機行為。
不過因為新機制出臺倉促,加之普通民眾只想跌不想漲的心理,留下很多“小尾巴”,尤其是遇到國際油價持續上行,還會面臨壓力。
作為天然氣消費大國,中國一直實行政府管制價格。近年來進口氣價格倒掛,影響了企業的積極性。2013年,在廣西、廣東試點后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全國推廣。要義在于,更接近市場化方式。一改之前“成本加成”的定價方式,逐步向市場化的“市場凈回值法”靠攏。
當然這一新機制在掛靠油品、價格形成方面還有待完善。改革后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在消費端以存量氣和增量氣的形式已經在各地推開,雖然居民用氣有不同程度的上漲,但影響依然主要集中在工業領域。
煤炭價格實現市場化后,煤電油氣領域就只剩下電價這塊“硬骨頭”。2013年電價改革也屢有成果,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落實環保電價,對脫硫脫硝電價補貼提高,既保證傳統電廠的環保改造,又集聚支持新能源的資金,一舉兩得。
涉及普通民眾的消費端,則力推階梯價格,包括階梯電價、階梯氣價,保證民生減少價格改革的阻力,實現最大程度的市場化價格形成機制,或許是2013年價格改革最值得稱道的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