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子生產的風輪葉片能達到75米長,這幾乎和一架空客A380的翼展一樣寬。”Mark說。
在改進技術的同時,風力發電另一個需要克服的問題是成本。同其他能源相比,風力發電在很長時間里一直不占優勢。
2011年10月,西門子曾宣布一項備受關注的人事任免。一名在汽車行業工作十余年的機械工程師Felix Ferlemann被任命為西門子風力發電集團首席執行官。
造汽車和風力發電,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確,相比于風輪,Felix更為熟悉的是底盤和變速系統。但西門子看中的恰恰是他的這些經驗——因為汽車行業在某些領域遙遙領先。Ferlemann說:“除堅持不懈地創新之外,降低成本最有效的途徑是引入工業化生產流程。過去幾十年來,汽車行業已經大大優化了車輛組件,以至于現在他們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制造成本。風力發電行業也能夠從中汲取許多經驗和做法。”
最近數年來,市場競爭推動的行業創新及技術進步,已經大大降低了風電成本,據統計,從2009年相比,風電的單位價格已下跌了43%。
三、帝國主義的侵略本性就是掠到資源,難道因為有風電會有所改變?
帝國主義的侵略本性就是掠到資源,從伊拉克戰爭到棱鏡門監聽,是能源掠奪和信息掠奪;亞太再平衡到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PP),不僅僅是商業掠奪吧?難道有了可替代能源就要改變了帝國主義侵略的本性了?真是如此,給風電頒發諾貝爾和平獎,比那一屆獲此殊榮的美國總統都更有說服力。
但是,美國的風電發瘋的發展,似乎也能改變著什么。從更多的電力,更便宜的價格,這毫無疑問為馬薩諸塞州開放沿海“迎風來”提供了最重要的動力,目前,已經有14家企業有意參與競標,且這一數字可能還會增加。未來的數據也頗為樂觀。美國一家市場研究公司預測,未來四年,美國對風力渦輪機系統的需求將保持年均55%的增長率,在2018年達到189億美元,幾乎是2013年的九倍!
“我們不僅是要創造就業,更要為下一輪經濟增長打下新基礎……我們將利用風能、太陽能和土壤驅動車輛,為工廠提供能源。”2009年,奧巴馬在其就職演講中,曾如此描繪他的能源戰略。6年來,這股新能源之風,已經悄悄地推動了美國的改變,這不僅體現在美國沿海越來越多地出現“風車森林”,更體現在如今奧巴馬政府對伊拉克求援的“糾結”上。在一定程度上,這種“糾結”,可能預示著更具積極意義的國際政治變革。
我們真誠的希望在億萬個變化中,有一個變化能給世界帶來和平,讓帝國主義的侵略本性改變為牛奶面包,別人我們的美好愿望變成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