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訊:以石化為典型代表的能源因其非可再生以及污染環境受到詬病。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有著傳統能源不具備的無污染,受到人類普遍歡迎。當人們面對霧霾向往藍天白云的時候,某然發現海洋上的清潔能源資源遠比陸地上豐富,開發海上風電因此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那么,在這種背景下,目前我國的海上風電行業現狀如何?海上風電上網電價將會給風電行業帶來哪些機遇?對于風能行業來講,應該怎樣更好借助該政策發展?
一、開發海上風電投資商還在觀望
關于海上風電產業,有這樣兩組看似“矛盾”的數據。根據《2014中國風電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底,我國海上風電投產約39萬千瓦,居世界前五位。又據中國風能協會的統計,截至2013年年底,我國海上風電建成裝機容量42.86萬千瓦,僅占全國風電裝機總容量的約0.5%。
近些年來,包括海上風電在內的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與相關政策大力扶持密切相關。除了《可再生能源法》,還有《風力發電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等多部法規出臺。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海上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寥寥數百字的通知,卻如同颶風,在業界產生極大的轟動。在《通知》一文中,規定,“2017年以前(不含2017年)投運的近海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85元(含稅,下同),潮間帶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75元。”可謂東風盡吹。
但在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看來,目前我國海上風電基本處于示范階段,規模很小,產業鏈尚不完善。海上風電設備研制時間不長,質量有待提高,海上風電工程施工和海底電纜的制造設施都需要經驗的積累和提高。
孟憲淦認為,海上風電涉及海上航運,海上養殖,國防建設等政府多個部門,彼此協調和管理缺乏權威部門統籌和規劃。“2013年,我國海上風電建成39萬千瓦,離‘十二五’規劃的500萬千瓦目標甚遠。”
海上風電因技術儲備不足,設備可靠性還有待于提高,海上施工裝備奇缺,多部門掣肘等因素至約,投資商作壁上觀,也就難以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