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風電為例,在前幾年風電新增裝機量不斷攀升的推動下,我國東北、西北和華北等風電資源豐富的地區都出現了嚴重的“棄風限電”。棄風限電現象一直限制著風電的發展速度,也造成社會資源嚴重浪費。
光伏的并網狀況更是堪憂,以今年上半年為例,光伏并網數僅為2.33吉瓦,距國家能源局年度14吉瓦的目標距離頗大,分布式并網更是不到50萬千瓦。國家能源局7月18日發布的一份監管報告顯示,甘肅一些地區由于配套送出工程沒有與風、光伏發電項目同步規劃建設和改造,送出能力不匹配,受限比例最高可達78%。
國家電網調控中心副總工程師裴哲義表示,我國新能源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困難主要有兩大方面。一方面,新能源發電富集區域電力市場規模小。例如蒙西、蒙東、甘肅、冀北風電發電量占全國的51.4%,但用電量僅占全國的9.4%。另一方面,電源結構不合理。風電資源豐富但消納不足的“三北”地區電源結構以火電為主,水電等快速靈活調節電源較少,致使系統調峰問題突出,不利于風電消納。
裴哲義還指出,電能輸送通道的不足,也致使多發出來的電量難以“上網”。而且,輸電網的建設進程遠不及風電場、光伏電站的建設速度,所以“限電”問題很難一時得到更好的解決。目前,為解決西北電網新能源的送出問題,國家電網開工建設了一批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
歐洲做法提供新思路
單國瑞介紹,2008年底,經歐盟法律授權,歐盟創建了歐洲電力傳輸系統運營商聯盟(ENTSO-E),并于2009年7月全面運行。該組織囊括了34個國家的41個輸電運營商,服務于5.25億人,828吉瓦發電裝機。它的成立不僅促進了互聯電網安全、可靠的運行與協調,而且也促進了新電源的安全并網,尤其是可再生能源。這亦是歐盟致力于實現溫室氣體減排和可再生能源供應目標而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