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Vestas在日益增長的德國海上風電市場絕不會無動于衷,其合資公司目前研發的8兆瓦樣機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海上機組,對德國乃至歐洲的海上風電投資者都有相當的吸引力。
與Enercon相反,Siemens在海上風電裝機中的表現遠遠超過其陸上風電市場。2013年,Siemens在海上風電市場占據了大半壁江山,在陸上風電方面的份額僅為1.3%。而且,今年5月,Siemens還公布將于2020年前推出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和Siemens一樣,將戰略重點放在海上風電領域的還有Areva和Bard公司,這三家公司目前幾乎壟斷了德國整個海上風電市場。
可再生能源改革
自從2000年初德國聯邦眾議院和參議院通過《可再生能源法》(EEG2000)后,德國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有了重要的法律基礎。從2000年到2012年,德國《可再生能源法》經過了數次修改和完善。包括2004年的EEG2004,2008年通過的EEG2009,法律條款也由最開始的12條擴充為66條,并形成了較完備的框架。2011年6月,德國通過了2012年修訂版《可再生能源法》,即EEG2012,之后還有兩次局部修訂。
根據EEG2012中第一部分的第一節,新的可再生能源法旨在促進能源供應的可持續發展,尤其是為了保護氣候與環境,從而降低能源供應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方面的成本,節約化石能源并促進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的長遠發展。根據EEG2012第一部分第二節的內容,德國電力供應中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比例到2020年要達到35%,到2030年達到50%,到2040年和2050年分別達到65%和80%。
EEG2012對德國陸上和海上風電的補貼政策都作出了非常詳細的規定。對于2013年1月1日前完成安裝調試并投入使用的陸上風電場,將依據其地理位置與參考資金收益率,前5年提供每千瓦時8.93歐分(約0.76元/千瓦時)的初始上網電價,如果項目延長補貼,依然是8.93歐分,在這之后電價按照基礎電價每千瓦時4.87歐分(0.41元/千瓦時)來執行。此外,對于50千瓦以下的小規模風電項目,也執行每千瓦時8.93歐分的上網電價。陸上風電場并網技術設施和風電項目擴容改造還分別享有每千瓦時0.48歐分和每千瓦時0.5歐分的獎勵。
對于海上風電,企業可以選擇兩種不同模型。普通模型在前12年內的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15歐分(約1.27元/千瓦時);選擇壓縮模型,在前8年內的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19歐分(約1.6元/千瓦時)。不管是哪種模型,分別在投產12年或8年后要根據場址條件決定是否可延長補貼,壓縮模型在延長期內執行與普通模型相同的每千瓦時15歐分的電價。之后,海上風電電價則按基礎電價每千瓦時3.5歐分(約0.3元/千瓦時)來執行。自2018年開始,每年開發的新項目電價在前一年基礎上下降7%。
EEG2012的正式實施極大地促進了德國可再生能源包括風電的發展。根據德國風電及水產業協會(BDEW)的統計,2013年德國可再生能源所提供的電力占比上升到有史以來最高水平——23.4%,風電、光伏等產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長。
然而,2013年底德國大選后,由聯盟黨和社民黨組成的大聯合政府在2014的主要任務轉移到處理好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之間的不平衡和矛盾上來,關于EEG2012的修訂工作也逐漸提上日程。
對于默克爾政府而言,之所以要修訂EEG2012,是部分人認為德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實在過快”。譬如2014年第一季度,德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整個電力總額的27%。另外,德國新一屆政府將能源政策從環保部撥出劃歸經濟部,社民黨主席加布里爾出任聯邦副總理兼經濟與能源部長,成為引導德國未來經濟與能源轉型走向的“超級部長”。加布里爾在談到可再生能源法案修訂的原因時,認為德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遠遠超過了該國電網的發展速度,同時消費者的電費上升過快,電力市場功能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