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走出去”要考慮新的國際市場需求
與風光發電相比,核電“走出去”有著更多挑戰。因為核電項目從規劃立項到建成落地,每一環節都需要進行大量的工作。同時,核電“走出去”還會受到安全、核燃料儲備以及當地政策法律等諸多制約。
相關數據顯示,截止到2014年10月1日,世界范圍在運核電機組為436個,在運核電機組的總裝機容量37.6億千瓦,占了全球總發電量的11%。世界在建核電機組為71個,裝機容量為7.46億千瓦。
“目前,我國在建的核電機組27個,裝機容量約3億千瓦。我國已投產的21個核電機組,總裝機為1.8億千瓦,發電量僅占全國的2.1%,離世界平均水平11%還有相當的距離。”中核集團動力事業部副主任章慶華說。
章慶華認為未來核電規模必然還將擴大,我國核電考慮“走出去”,就要考慮新的國際市場需求。“從增量需求來看,一類是來自有核電國家,如英國、俄羅斯、阿根廷、羅馬尼亞等。在存量上,有核國家雖然沒有新建裝機容量,但仍要進行核電機組延壽工作。延壽工作對新技術的更新換代、新材料的需求非常大,有利于國內核電企業‘走出去’。”章慶華表示,“另外,現役核電站運行了60年,大量高中低廢物的處理和儲存技術在不斷更新,其市場量也非常大。”“另一類來自完全新增核電的國家,如阿聯酋、沙特和伊朗。沙特提出未來發展核電以替代50%的石油消費,這也是個龐大的核電需求市場。”章慶華介紹說。他同時表示埃及雖然發生動亂,但依然堅持核電計劃,招標計劃一直沒有停,而蘇丹、約旦、土耳其、尼日利亞等國都在推動核電計劃。
“新發展的核電國家看起來很多,事實上‘走出去’這個路走起來很漫長。”中電投核電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兼辦公室主任丁云峰說,“在1993年國際原子能機構研討班上,越南、土耳其和埃及就已提出核電發展的規劃,可是現在再看這3個國家,目前還沒有一個項目開工。”此外,丁云峰也表示,雖然目前中電投集團并沒有核電“走出去”的具體想法,但從業內觀察來看,“走出去”這項工作發展到目前的階段是已必須要考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