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3700多公里海岸線,從東到南,清潔能源重大項目相繼落地,戰略布局落子如飛。一道綠色能源鏈,已然成為助推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強勁動力源。
東部寧德核電,已投產的兩臺機組,每天向福建電網輸送超過5000萬千瓦時清潔能源。
中部福清核電,成功并網的1號機組完成168小時示范運行,即將投入商運。
南部,我省第三座核電站——漳州核電前期各項工作正加快推進。
從2012年12月28日寧德核電1號機組并網成功,實現福建核電零的突破以來,短短兩年間,核電項目快馬加鞭,在閩飛速發展。
與此同時,大規模的風電項目引人矚目。沿著千里海岸線,海灣之內,海島之上,高山之巔,一排排徐徐轉動的白色大風車,已成為旅游新景觀。去年,福建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2780小時,全國最高,且全部上網消納。
缺油缺氣少煤的福建,憑借地理稟賦優勢,筑巢引鳳,對接一個又一個清潔能源項目,昔日能源自然儲備“小省”蛻變為清潔能源“大省”。
今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調研時指出,要大力保護生態環境,實現跨越發展和生態環境協同共進。面對資源和環境的雙重約束,福建加快發展步伐,如何布局能源戰略?
“加快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做大清潔能源產業,是福建進一步推進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必然路徑。”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朱四海博士說。
福建能源相對貧乏,水資源開發已接近飽和。但隨著發展提速,對能源的需求與日俱增。福建盯緊主要矛盾,立足海岸線和港口優勢,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建立多元化的能源供應渠道,全力確保能源供應安全可靠。
加快發展清潔能源,也是我省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的要求。按照目標任務,到2015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均要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0%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應比全國平均水平高6個百分點,城市空氣質量要全部達到或優于二級標準。保護碧水藍天,節能減排是當務之急。
潛力發揮,優勢凸顯。抓住國家支持福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省力推新能源戰略,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加快建設一批能源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目標直指能源產業做優做大。
僅今明兩年,我省能源提升工程將力爭完成投資1140億元,重點推進電源、電網、油氣管網工程等領域一批重大項目建設。
在采取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核電大項目加快推進。
11月24日,記者來到福建電力調度控制中心,電網實時監控大屏顯示,3臺核電機組發電功率3266兆瓦,占全省總發電功率的比率達14%。“至年底,福建全省電源裝機將達4431萬千瓦,其中清潔能源的比重將達到50%,提前超額實現福建省‘十二五’能源發展專項規劃提出的目標。2017年寧德、福清核電一期8臺機組投產后,清潔能源的比重還將上升到52%。”國家電網福建電力副總工程師黃文英興奮地表示。
海風獵獵,也能生金。臺灣海峽“狹管效應”,賦予我省得天獨厚的風力發電條件,發展清潔可再生的風電。截至10月底,全省已投產40個風電項目、總裝機149.15萬千瓦,在建17個項目、總裝機70.5萬千瓦。我省還將向海上進軍,建設莆田平海灣、南日島和漳浦六鰲、寧德霞浦等海上風電場。
電源項目大規模投產后,隨著特高壓入閩工程等項目建成投入運行,將推動我省在更大的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
將于年底建成投運的浙北-福州1000千伏特高壓輸變電工程,近期輸電能力將達680萬千瓦,遠期輸電能力可進一步提高到1050萬千瓦以上。這一“電力高速公路”,能夠實現遠距離、大容量輸電,將我省的清潔能源高效、快捷送到華東地區,西北部、西南部的清潔能源也可以送到福建來。
海陸并舉,讓城鄉居民用上清潔、高效、安全的天然氣,是福建清潔能源戰略的另一個重要部署。
海西天然氣管網不斷延伸,目前,福州、莆田、泉州、廈門和漳州五個城市已有1456萬人用上了來自印尼的LNG。
一些山區縣也盼來“福利”。“LNG公交車就是不一樣,沒有汽油味兒,發動機聲也小,感覺真好!”11月初,尤溪縣城16輛LNG“綠色”公交車上路,令每天乘車去公園健身的林女士心情格外舒暢。
2015年底西氣東輸三線貫通后,福建將成為全國唯一可以同時享受到來自內陸與海上“雙回路”天然氣供應的省份。至2018年,全省所有縣市老百姓均有望使用天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