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風電飛速發展,風電裝機量已躍居世界第一。然而,中國風機制造以及風機潤滑油卻一直未能實現國產化。嚴重依賴國外技術和產品不僅提高了我國風力發電的成本,也極易造成壟斷。
不過,中新網能源頻道日前獲悉,在風機潤滑油方面,這一情況已有所改變。沈陽奧吉娜集團已成功攻克PAO潤滑油這一技術難關,實現了PAO潤滑油的國產化。這一重大技術突破也促使國外PAO潤滑油價格下降了30%。
國家能源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風電并網裝機容量實現9581萬千瓦,同比增長26.1%。與此同時,國產風機品牌的飛速發展,2013年全球風機15強里中國企業過半,在10兆瓦級研制上,中國已與世界強者比肩。
然而,由于技術無法突破,作為風電運行的重要“血液”的風機專用潤滑油卻長期被美國美孚和英國殼牌等跨國公司壟斷。
據沈陽奧吉娜集團董事長魏國平博士介紹,主齒輪箱是風機最為核心的部件,有風機“心臟”之稱。由于主齒輪箱決定著整個系統能否正常運轉,因此其設計和制造通常都非常先進,往往造價不菲,一旦發生故障,不但影響發電效率,而且修復成本高昂。而如果將主齒輪箱比作成一頭雄獅的心臟,潤滑油就是血液,因此選用優質潤滑油,保障主齒輪箱的可靠性至關重要。
但是,由于我國風機技術源于國外,風力發電廠又多處于環境較為惡劣的地區,對潤滑油的品質要求很高,普通的礦物潤滑油根本不能滿足要求。一般情況下,風機都要使用PAO潤滑油。據悉,這種潤滑油最早由美孚公司研發,是世界公認的性能最佳的主力合成潤滑油。最早應用是在軍事上,后來由于汽車工業的高速發展,以大眾為核心的汽車企業才把這種油品引進了民用。
但是,美孚作為該技術的原研者,從不申請專利,所以該技術一直處于高度機密狀態。以中石油、中石化為代表大型石油企業歷經多年研究一直未能實現技術突破。奧吉娜的成功,填補了我國在此領域30余年的空白。據悉,奧吉娜風電增速箱齒輪油已于2009年獲西門子SIMENS—弗蘭德FLENDER技術認證,成為國內首家獲得弗蘭德認證的風電潤滑油。
據中新網能源頻道了解,由于國產化的突破,美孚公司的PAO風機潤滑油價格已從原來的260000一桶,降低到了如今的18000一桶。不過,魏國平表示自己并不會和美孚打價格戰。“我們的定位就是永遠比它便宜12%到15%,多了還不便宜,但是我有更多的服務。”
為了能更精準的確定風機故障,魏國平還建議將大數據引入進來,成立中國風機主齒輪箱可靠性自主創新合作社(CGRC)。建立一個匯集中國科學院校、材料科學工程師、主齒輪箱制造工程師、軸承制造廠,運維工程師各方面資源的平臺,將碎片化的數據流進行整合,通過云計算系統的分析研究后實現共同利用。同時在大數據分析過程中找到風機存在的缺陷,實現對癥下藥,從而改善我國在風電基礎研究領域不足的現狀,提高風電自主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