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工程機械行業“黃金時代”已過去,轉型迫在眉睫。“一帶一路”實施,對于機械重工企業而言不啻為一次拓展海外市場的良機。
“過去的一年,我們走過了一段最為艱苦的路,”3月27日,中聯重科(000157.SZ)董事長詹純新在2014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表示。
2014年,中聯重科營收為258.5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超30%,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為5.94 億元,同比暴跌84.5%。三天之后,另一機械工業巨頭徐工機械(000425.SZ)也發布2014年報,全年實現營收233.06億元,下降17%。
與中聯重科同處湘江之畔的三一重工(600031.SH),所遇情況也并不樂觀。早在1月,三一重工就發布業績預告稱,預計2014年度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數據)相比,將減少60%-70%。
工程機械行業的“黃金時代”已然成為過去,轉型迫在眉睫。
對于轉型,中聯重科在年報中表示:“逐步由大型工程機械企業轉型為集工程機械、環境產業、農業機械、金融服務等多板塊業務于一體的高端裝備制造企業”;而徐工機械,則擬獲注控股股東兩優質資產—徐州羅特艾德回轉支承公司和力士(徐州)回轉支承公司的部分股權;三一重工則將轉型鎖定在智能制造、流程信息化以及民營銀行領域。
此外,國家戰略層面正在出臺多項措施,鼓勵裝備制造業走出去。尤其“一帶一路”實施,對于機械重工企業而言,也不啻為一次拓展海外市場的良機。4月4日,中聯重科董秘申柯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帶一路’對我們的未來發展是一個長期的支撐。中聯重科在‘一帶一路’所涉及的國家和地區有比較完善的市場管理。這得益于我們在過去的四到五年中,一直在致力于海外市場的發展。”
三巨頭凈利皆驟降
“2014年于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而言,是持續嚴寒低谷之年,更是冷靜理性反思之年。過去的一年,我們走過了一段最為艱苦的路。”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如是總結過去的一年。
“最為艱苦”一詞并不過分。2014年,中聯重科實現營收258.51 億元,同比下降32.93%;歸母凈利潤5.94 億元,下降84.53%;扣非后的凈利為3.18 億元,下降更是高達91.43%。中聯重科兩大主要產品混凝土機械、起重機械市場需求進一步萎縮,其營業收入同比分別下降 38.6%和 40.52%。
對于原因,中聯重科解釋稱“主要原因系國家固定資產投資尤其是房地產投資增速持續放緩”。
在重壓之下,中聯重科也采取了各項措施以縮減成本:從2014年7月起,中聯重科對外宣布高管團隊全面降薪,直至經營情況好轉。董事長詹純新的年薪由2013年的270萬元下調至去年的202萬元。而為控制風險及實現有質量的經營,中聯重科在全年堅持從緊的銷售政策。
行業下行壓力凸顯,尷尬的并非中聯重科一家。它的對手和同行們,皆在寒冬中艱苦前行,也都陷入了凈利潤下降的處境中。
徐工機械在2014年實現營收233.06億元,同比下降1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4.1億元,同比下降74.2%;每股收益為0.20元/股。這家位于江蘇徐州的機械行業巨頭曾信誓旦旦地為2014年制定了290億元的銷售目標,最終卻只完成計劃目標的8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