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近來,日本在可再生能源產業方面,決定寄希望于海上風電領域,抵抗中國來勢洶洶的光伏企業。日本人認為,和陸地風電相比,海上風電市場參與門檻較高,對綜合實力強的企業比較有利。
海上風電的每個工程需要數億歐元的投資,遠遠高于陸地風電的規模。金融機構在投融資時非常重視實際運行功效。只有同時具備“人力、物力、財力”的企業才有能力涉足海上風電。以陸地風電為主營業務的專門企業漸漸處于下風。正因如此,西門子才能在海上風電行業一家獨大。
專業企業正在通過合縱連橫,提高進入海上風電行業的能力。除三菱重工和維斯塔斯的攜手以外,法國阿海琺(AREVA)和西班牙的歌美颯(GAMESA)也于2014年成立海上風電的合資企業。
中國的新疆金鳳科技和印度蘇司蘭等也在大型風電企業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在歐洲的影響力尚顯薄弱。目前,亞洲企業主要依賴于本國的陸上風電內需。蘇司蘭為進駐歐洲市場,2009年收購了德國瑞能的前身企業。但最終因負債累累,2015年1月蘇司蘭已決定出售瑞能。
歐洲企業曾經引領光伏面板市場,但在后來愈演愈烈的價格競爭中被亞洲企業迎頭趕上。西門子已撤出光伏發電的相關行業。德國Q-Cells曾經是光伏面板行業的龍頭企業,但現在已被韓國企業收購,2015年2月末其在德國國內的生產已完全停止。即便如此,亞洲企業要在海上風電領域迎頭趕上還為時尚早。
對于日本轉戰海上風電,我們將拭目以待其能否成功跨越技術門檻,左打中國,右打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