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這一共識得以發布,也說明中國于2015年全面開啟的電改進程正在全面提速。”與會的多位新能源類企業家表示,《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新電改”)自今年3月下發后,就意味中國最后一個能源資源類大宗商品價格管制的堅冰即將消融。
“新電改首先要改的就是供給側無法上網的問題,很多風電、光電等低碳綠色資源無法及時消納,而這些新能源又高度依賴政府補貼,上不來網,就會嚴重打擊新能源的發展熱情和速度。”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在主持可再生能源與電力轉型分論壇時發表的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蔣莉萍的高度認同。
“新電改意味中國正在從供給側打破電力壟斷,現實中,我國在新能源領域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我們的供給側改革也正在圍繞這些市場領域逐步打開。”史立山表示,“蘇州宣言”中專門提及的中國部分,肯定了中國在風電、光伏和太陽能熱利用等新能源應用領域的成績,也間接表明了中國政府把電力改革作為下一階段能源改革重心工作的態度和決心。
蔣莉萍稱,電力行業處于能源轉型的重要位置,也是推動轉型的關鍵環節,決定著中國能源轉型的效果及成功與否。
她預計,2030年前后,非化石能源將接棒化石能源成為主導發電能源,屆時,現有的火力發電體系將基本淪為調峰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