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經濟性評價
按照風電場年滿發小時數在1700-2500h之間,靜態投資一般在7000-9000元/kW之間。結合滿發小時數、單位千瓦靜態投資及各項財務測算條件計算風電項目收益率情況。現以裝機容量50MW、單位千瓦8000元/kW、成本費用770元/kW、滿發小時數2100h為基礎數據進行財務測算,測算全部投資稅前內部收益率,如下表所示:
表2:寧夏電價水平內部收益率估算表
從上表可看出,2014年電價調整后,寧夏Ⅲ類資源區風電全部投資稅前內部收益率降低0.64%,資本金內部收益率降低了2.30%。
通過以上分析看出,寧夏Ⅲ類資源區電價調整后,對收益率均有所下降,但影響較小,風電場收益率仍在8%以上,但針對具體項目需要具體分析,主要從單位千瓦靜態投資和可利用小時數考慮。
四、風電建設及運行情況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4年中國風電建設統計評價報告》,截止到2014年底,寧夏風電項目累計核準容量1023.27萬千瓦,累計在建容量605.46萬千瓦,累計并網容量417.81萬千瓦,2014年新增并網容量116.28萬千瓦,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5年上半年全國風電并網運行情況》,2015年上半年,寧夏風電新增并網容量129萬千瓦,風電累計并網容量546.72萬千瓦。
表3:寧夏風電利用情況
從近幾年風電運行情況看,寧夏風電利用小時數在2000小時左右,其中2014年利用小時數較低主要是氣候影響造成的(據中國氣象局分析,2014年我國風電集中分布地區的70m高度風速比2013年偏小8-12%)。此外,受到市場消納能力、調峰能力、通道輸送能力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寧夏風電也存在一定棄風,但整體上,風電消納較好,風電項目整體運行情況良好。
同時,在寧夏進行風電項目開發企業的關注點需要側重于并網外送工作,當地政府需要和風電開發企業、電網公司加強溝通協調,統籌規劃,增加當地調峰能力,加快理順各方的協調調度機制,積極推動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建設,充分利用跨省或跨區輸電通道擴大風能資源的配置范圍,加快風能資源的消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