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霍林河循環經濟示范工程利用風電的減排效果十分明顯。僅風電每年發電10億千瓦時左右,可減少燃煤減排二氧化硫171.4噸、氮氧化物302.29噸、二氧化碳69.75萬噸。預計在遠期,示范工程的年二氧化碳減排量可達到289.82萬噸。
此外,霍林河循環經濟示范工程的關鍵環節之一——劣質煤就地轉化、發電煉鋁,也受到了當地百姓的歡迎。
“我們這里的劣質褐煤自燃十分嚴重,前幾年經常是白煙彌漫,空氣和環境都讓人擔憂。這些煤外運不合算,和中等煤參配效益又低。”蒙東能源副總經理何宏偉回憶。
霍林河循環經濟示范工程的建成,構建了能源生產中心與能源需求中心直聯的產業布局,180萬千萬火電年就地可消納霍林河地區2600-2800大卡劣質褐煤1000萬噸,大幅減少了原來煤炭外運情況下產生的碳排放和煤炭資源損失。
“在未來排放空間存在‘天花板’的前提下,只有大幅降低碳強度,使經濟發展與碳排放逐步脫鉤,才能以盡可能小的碳排放量支撐更大的經濟規模。”劉明勝認為霍林河循環經濟示范工程正是符合未來趨勢的低碳循環創新模式。
發展模式或可推廣復制
“電解鋁是高耗能產品,同時也是高載能產品。我們把污染環境的劣質煤轉化為了電解鋁。另外在電解鋁中,還用到十分之一的風能,將它也儲存到電解鋁中,事實上,我們是變廢為寶。”王鐵軍這樣詮釋霍林河循環經濟示范工程的探索和實踐。
當下,霍林河循環經濟示范工程正在進一步深化與完善當中。劉明勝透露,下一步,這一工程中還將進一步增加綠色能源的配比。智能局域電網,不僅包含風電,還將融入太陽能。
那么值得注意的是,蒙東能源循環經濟創新發展模式,能否在其他能源企業中得到推廣復制或有所借鑒?
“蒙東能源智能局域電網風火互補電力調度技術的運行參數和經驗,對今后提高高載能行業和高排放行業接納間歇性可再生能源能力,積累大規模風電非并網運行的經驗,具有借鑒作用和示范意義。”劉建平說,基于局域電網對優化調度方式的研究,也將為今后更大范圍的智能電網技術開發和推廣產生積極作用。
“錫林郭勒盟白音華地區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完全符合低碳創新模式整體復制的要求,蒙東能源已有的對低碳創新模式的整體設計、規劃和開發經驗,可以得到充分完整的應用,從而促進白音華地區盡快形成低碳產業格局。”劉明勝也透露,在白音華地區推動低碳創新模式的落地和應用,將成為國電投推動低碳發展的一個重要工作。
有專家認為,從實踐意義上看,蒙東能源的這種發展方式將有更高的適用性,尤其是中國西部地區而言,通常具有資源稟賦好,但用能載荷不足。通過主動構建能源消費端,建立獨立循環的、以低碳能源帶動高載能產業發展的模式,對于我國實現東西部全面發展,推動西部地區城鎮化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