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內風電項目的資本金收益率,基本都要在14%以上,如果用戶投資一個風電場,不僅可以供自己用電,如果再過上電網一手,還可以賺些外快。所以國外公司購買風電場,除了發電自用之外,并體現其社會責任外,能夠賺錢也是一個原因。
最近一段時間,金風頻繁被安邦舉牌,應該也并非由于其風機制造產業的原因,畢竟制造業的利潤率只有5%,多半還是因為其自有風場規模,畢竟資本金收益率達到15%以上,效益還是很不錯的。
據科技博客網站Gizmodo報道,宜家在美國伊利諾伊州南部購買了一個風力發電廠,生產的所有電能將被宜家售賣用來抵消自己所產生的能耗。
很神奇的是,宜家在伊利諾伊州南部購置的這個風力發電廠,Hoopeston風廠,其一年所生產的電能不僅能為全美所有宜家連鎖店和經銷中心供電,而且還超出了65%之多。據《芝加哥論壇報》報道,擁有49個渦輪機的電廠產生的電能足夠為39,000多戶伊利諾伊州居民供電,而這49臺渦輪機上都可能有自己的瑞典名稱。
雖然發電量很大,但這個風力發電廠生產的電能不會直接用于為當地的宜家分店供電,由于該風力發電廠距離太遙遠,將電能直輸到分店這個想法不太靠譜。相反,宜家會把自己產生的電能再賣出去——這就是前面所說的抵消能耗的概念。這一切都是為了對沖價格超高的化石類燃料所做的。一位能源分析師稱,“所有的宜家分店耗能巨大,購買風力電廠不是小投資,這是長遠的商業決定。”
其他許多大型的科技公司如微軟、臉書(Facebook)都采取了這種方式。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公司采取這種方式抵消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