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訂單和新開工項目呈現爆發式增長。偏居西南的海裝風電為什么能創造上半年裝機增長400%的業界神話?
如果你選用陸上交通工具進入山城重慶,便隨處可見陡峭的山坡和曲折的山路;因山多風少,常年多霧,重慶還有霧都的稱號。一般人都很難想象,在重慶的崇山峻嶺之間,竟會有著一家鮮為人知的風電企業,而且還以海上風電為殺手锏。
中船重工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裝風電)就是這樣一家實力不俗的風電企業。
走在重慶市北部新區經開園金渝大道上,遠遠地就可以看到白色的巨大廠房和三層的暗紅色辦公小樓,這就是海裝風電總部的主要建筑。“海納百川、裝備天下”的廠訓正對著公司的大門,顯示了其對海上風電裝備志在必得之志。
海裝風電成立于2004年。從成立起到2014年,海裝風電的定位是“穩做局”,發展不溫不火;2014年以后,海裝風電開始進入“快崛起”階段,規劃戰略目標是到2020年達到國內風電市場份額的15%-20%。他們力爭從國內風電裝備企業前十強的后半段上升至前十強的前半段,從而躋身于第一。
憑借深厚的重工業技術積淀和完整的工程設備產業鏈,海裝風電的第二個十年,其制定了“南北布局、陸海并舉、國內外市場并進”戰略,但是,海上風電這片藍海無疑將是其戰略發展中最關鍵的重頭戲。超導風機、全球最大的10兆瓦海上風機等,都將是海裝風電未來掘金海上風電產業的墊腳石。
十年蟄伏
11月4日,海裝風電與與殼牌(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殼牌)簽署新一輪合作協議。當殼牌大陸及香港地區潤滑油業務總經理沈堅到達海裝風電總部時,首先看到的就是“國家海上風力發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個海裝風電的金字招牌。海裝風電和殼牌的合作始于2007年之初,從850KW的小風機到目前主流的2.0MW風機,海裝風電風機都在使用殼牌的潤滑油產品。
剛從中船重工七三一所所長轉任海裝風電總經理兩個多月的孫建中,與沈堅代表雙方企業簽署了未來為期兩年的商務合作合同。“我們知道海裝風電過去的發展非常穩步,技術儲備和背景都非常好,所以非常愿意與他們繼續合作。相信海裝風電今后幾年一定可以成為中國風電領域領軍的企業。”沈堅說。
具有軍工背景的海裝風電以雄厚的技術實力著稱,但在其剛成立的十年里,市場成績并不是那么驕人。進入2015年后,情況開始發生了變化:今年海裝風電承接訂單和新開工項目呈現爆發式增長,其所屬的各總裝基地生產負荷飽滿。上半年,海裝風電裝機量同比增長400%以上。
從一組數據可以看出海裝風電對今后發展的高期盼值。“十二五”期間,海裝風電建成并網風電項目共232MW;“十三五”期間,其規劃目標是新開發1000MW容量的新能源項目,是“十二五”的四倍多。
在海裝風電的新增市場中,陸上風電仍將是中堅力量,而海上風電經過過去十年的蟄伏期后,也將是該公司未來新的增長點。
國家科技部在2010年授予了唯一一個國家海上風電工程研究中心,海裝風電則是該中心的平臺建設單位。同時,海裝風電在海上風電產業的發展還集合、凝聚了整個中船重工的力量。比如,中船重工擁有的船舶電力國防重點實驗室、國家海洋腐蝕與防護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都可以為海裝風電的海上風電發展所用。
中船重工副總經理錢建平近日也對媒體表示,中船重工將加大力度支持風電產業發展,特別要依靠以海裝風電為龍頭企業的發展,來帶動集團公司全產業鏈的發展;同時,中船重工將充分利用海工優勢,助推海裝風電發展海上風電。
擁有如此良好基礎的海裝風電,在2012年研制出了5MW的海上風電機組。當時是目前世界上風輪直徑最大的風電機組,也是國內第一個獲得海上風電機組認證的。海裝風電生產的兩臺5MW海上風電樣機于2012年底在江蘇如東海域實現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