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中國電建董事長晏志勇所言,經過30年的不懈耕耘,中國電建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備的電力建企業并積累大量的國際營銷和實戰經驗,隨著中國“一帶一路”走出去戰略,迎來了海外業務發展的大好契機。
認證為“走出去”保駕護航
隨著我國風電設備制造企業的發展壯大和國內市場的逐漸飽和,“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成為風電裝備企業的必然之路,而風電產品認證作為市場準人條件已逐漸成為各國的普遍要求。
盡管我國風電產業規模發展速度之快已是不爭事實,但目前“中國資質”卻尚未得到國際市場廣泛的認可,難免在“走出去”的過程中缺少相應的話語權。
在中國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巖看來,認證問題已經成為一些國家對本國風電市場進行貿易保護的有效工具之一。另外,國際社會對我國第三方認證機構尤其是自愿性認證缺乏了解,使認證要求變為國際風電設備市場自由貿易的最大障礙,讓國內風電企業陷入尷尬的境地。
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國家相關部門早前就印發了《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指出,將大力支持我國企業參與有關國家風電、太陽能光伏項目的投資和建設,帶動風電、光伏發電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積極開展境外電網項目投資、建設和運營,帶動輸變電設備出口。抓住有利時機,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實現我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除政策大力支持外,目前我國已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風電認證體系并逐步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
記者梳理發現,中國電力科學院是國內最早具備國際互認資質的風電檢測機構且具備派發“國際通行證”的資質,并于2013年成為國際風電測試機構MEASNET正式成員單位,成為除歐美國家首個獲得此資質的風電檢測機構,這也標志著我國在世界風電檢測領域的話語權進一步增強。
除了中國電力科學院外,作為中國清潔技術產品第三方認證服務開拓者,鑒衡認證中心目前取得了含美國、澳大利亞、南非在內數十個國家的認可和采信,其“一次認證,兩張證書”的服務模式,為我國風電企業公平參與國際風電市場競爭進一步掃除了障礙,加快了我國風電產業加快“走出去”的整體步伐。
秦海巖表示,鑒于不斷增加的海外市場法律風險,建立我國企業的海外合法權益保障機制刻不容緩,目前中國風電企業雖已意識到運用合理的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但企業的單打獨斗難免顯得有些勢單力薄,在這種形勢下要求我國風電企業應該增強自身風險防范能力,更重要的是我國政府應在國際貿易往來中為風電企業“走出去”爭取更多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