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跨領域的融合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革命性效果。
最近,德國一家研究“太空船”的科技公司準備利用其掌握的飛船技術,設計和生產一種可在海面上超低空飛行的“運維船”,可將運維人員快速、安全的送抵海上風場。
我叫水上漂!
飛行原理
這家名為“Flyship”的公司研制的FS-100飛行器實際上是利用翼地效應,即運動物體貼近地面或水面運行時,使飛行器誘導阻力減小,同時獲得比空中飛行更高升阻比的流體力學效應。我們熟悉的F1賽車,其設計正是利用了這種原理。雖然能夠飛行,但它仍被劃分為船舶,并稱之為“地效翼船”。
“FS-100” 性能
根據該公司的說法,FS-100最佳的飛行距離在800公里以內,可以運送多達100名人員,速度高達250km / h。這艘“飛船”通過雙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提供可靠和超高效的動力,飛行高度可達50米,并能在高達2.5米的海浪中起飛和降落。為適應海上風電特殊的環境和條件,“Flyship”的公司可根據客戶需求對FS-100進行升級改造,比如在船體上增加一個鷗翼式門,扶手和橡膠踢腳板,以便安全可靠的登陸風機;為方便設備移動,在客艙中裝設貨物導軌等。
未來科技感十足!
這個被譽為“未來的交通工具”還主要用于海上運輸貨物,商業客運,甚至可以作為海岸警衛隊的快速反應工具。
海上風電主流運維交通方式
隨著海上風電場逐步走向深海,作為影響運維效率和運維成本的運維交通工具越來越成為投資商關心的話題。目前,市場主流的運維交通方式有運維船(CTV)、運營服務船(SOV)以及直升機等。有的風場直接在海上建造運維人員生活平臺供長期居住。但每種方式都有各自的缺陷,比如CTV主要服務于近海風場、長期居住在SOV上運維人員會出現各種不適癥狀、直升機雖然高效但可搭載的人員和設備有限,長期居住平臺造價較高等等。
CTV
SOV
直升機
固定海上居住平臺
“地效翼船”優點
和普通船舶以及直升機相比,地效翼船具有獨特的優點:
飛行速度快:它是船舶的10—15倍,是快艇類的3—5倍
搭乘人員多,載重比例大:載重一般是自重的50%,而飛機載重比例小于20%
運輸距離長:普通運維船一般適合在30公里以內風場的人員運輸,地效翼船可根據需要設計里程達幾百公里,甚至幾千公里。
乘坐舒適:一般運維船海上航行時間長,運維人員容易出現暈船、疲勞等癥狀,而使用FlyShip船可大大提升運維人員的舒適感,可集中精力投入到運維工作中。
歷史回顧
前蘇聯和中國目前是利用這種效應研制翼地效應飛行器比較先進的國家。
2013年4月,中國第一艘12座海洋地效翼船CYG——11在南海海域進行各項飛行測試后,宣布試飛取得成功。該項技術填補了中國在地效翼船領域的空白。
世界上最大的地面效應飛機是前蘇聯的“里海怪物”。二戰結束后,前蘇聯加快了地效飛機的研制,一直保持著領先地位。1966年10月18日,“里海怪物”首飛成功。隨著試驗的深入,它的尺寸和重量不斷增長。最后,它的機長為106.1米,翼展為40米。“里海怪物”航程7500千米,最大速度為800千米/小時,能夠運載850名士兵。
里海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