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再生能源為間歇性能源,不少科學家認為沒辦法全然達到100%再生能源,不過這項疑慮日前被解開,歐洲科學團隊指出,邁向百分之百綠能的道路將通行無阻。
再生能源發展至今,能源轉型或是100%再生能源用電等議題已爭論許久,多派相持不下,其中澳洲科學碩士Benjamin Heard與其團隊更于2017年在《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發布論文質疑全綠能實際性,認為再生能源無法在極端天氣、日照低與弱風區運行,同時指出變動型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無法保持電網穩定性。
而該研究報告日前獲得一封「回覆」,由德國卡爾斯魯爾理工學院(KIT)、南非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芬蘭拉彭蘭塔理工大學(LUT)、荷蘭臺夫特理工大學、丹麥奧爾堡大學(AAU)科學家撰寫,團隊分析數百件研究論文,并逐一回應Heard的能源議題。
KIT博士Tom Brown指出,雖然Heard團隊提出的能源挑戰確實相當重要,但只要利用當今技術,其實這些問題都有解決方案。LUT教授Christian Breyer則補充,考量到風能與太陽能成本下滑,這些解決方案也非常經濟實惠。
Brown報告指出,在弱風或是日照低狀況下,假如水力發電、鋰離子電池或其他儲能設備無法補足能源缺口,則可以利用氫氣與合成氣。且為了維持電網穩定性,目前已有一系列解決方案,從旋轉電網穩定器(rotating grid stabilisers)到新興電子解決方案林林總總,都可以解決再生能源間歇性問題。
研究報告也指出,目前陸上風電、離岸風電、太陽光電、水力發電和生物質均化發電成本(LCOE)已經能與火力發電相競爭。團隊更根據全球145區域整年每小時用電并建模,指出假設全球在2050年轉型至100%綠能,平均系統成本會從2015年70歐元/MWh,到2050年會降至52歐元/MWh。
為了讓研究更令人信服,研究也舉出從丹麥到澳洲塔斯馬尼亞州電網營運商等世界各地實際案例,雖然目前只有冰島達到100%綠能用電,但也有許多接近100%、或是達到全綠能的小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