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海上風電的規模化優勢顯現,海上風電機組設備單位投資成本將會有1000-2000元的下降空間。
國網能源研究院近日發布的《2019年中國新能源發電分析報告》顯示,到2025年底,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將達到3000萬千瓦左右;到2030年底,我國海上風電的累計裝機容量將會超過6000萬千瓦。
去年受競價上網政策的影響,我國風電機組的市場投標均價呈下降趨勢。國網能源研究院統計2018年核準、開工的海上風電項目顯示,平均投資成本約為14000-19000元/千瓦,海上風電度電成本大約為0.64元/千瓦時。與陸上風電相比,價格仍然偏高。
研究機構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最新數據顯示,海上風電的度電成本在2020年有望下降到0.56元/千瓦時;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發布的《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18》預測,到2025年,海上風電成本快速降低,逐步實現海上風電平價上網。
在海上風電平價上網之前,業內人士均認為,海上風電發展路徑是在管理上降本增效,推進海上風電全生命周期一體化開發。
在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程海峰看來,要高質量開發我國海上風電,除解決大容量機組的可靠性、海上工程、運維等重點環節存在的問題外,更需要開發商、設計院、整機商、施工單位等參與方在開發中形成全產業鏈“利益共同體”。在總體策劃階段,企業要注重海上風電全過程的技術把關與風險管控,以設計為龍頭,推行開展海上風電總承包開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