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新能源發電,你大概會先想到光伏。過去20年間,中國完成了從光伏大國,向光伏強國的華麗蛻變。
其實還有一種與光伏并列的能源發電方式,那便是風電。彭博新能源財經曾預測,到2050年,風電將與光伏共占全球發電量半壁江山。在英、德等歐洲國家,風電是清潔能源首選。而在中國,盡管風電規模尚不如光伏,但從總量來說,我國已是風電第一大國。
與“小巧”的光伏電池片不同,風機組葉片動輒二三十米以上。更大的產品形態,決定了這個行業迭代周期慢,更看重廠商長期技術積累和沉淀。因而,風電賽道的選手,多為資金實力雄厚的國企。
電氣風電,便是能源巨頭上海電氣的子公司。2018年,以50.9%的市場份額,電氣風電成為海上風電霸主。在陸上風電方面,電氣風電亦位居行業前列。
如光伏一樣,風電行業亦存在周期性強、政策作用力大等特點。那么,面對周期、政策這些“外力”,電氣風電競爭力幾何?能否在波動中保持高成長?
風電巨頭 稱霸海上
“惟江上之清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東坡先生《前赤壁賦》中的名句,道出了風能之核心優勢——總量豐富且環保。此外,隨著技術不斷成熟,度電成本持續降低,風能逐漸成為新能源重要分支。
當前,中國已是風電第一大國。2019年,無論是新增還是累計裝機量,中國都是全球第一,且累計裝機量已連續10年保持了10%以上的高增長態勢。
但從產業發展角度考察,風電在中國的起步及發展,晚于全球市場。因此,為了追趕上全球最先進廠商步伐,我國廠商多采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經典路徑。電氣風電即是如此。
2005年起,電氣風電先后與德國先進風機廠商aerodyn和DEWIND簽署合作協議,引進對方陸上風電產品。2015年,公司又與西門子合作,借對方研發平臺設計風機組件。在與全球合作過程中,電氣風電逐漸培養了自己的核心技術:
陸上風電方面,電氣風電是國內首批掌握自主技術,并投運實現并網發電的廠商;海上風電方面,電氣風電更是創下了多個第一記錄:2010年,安裝了國內首個完全自主開發、單機容量最大的海上風機組;2020年,在廣東汕頭成功安裝運行了國內功率最大的海上風機;2018年,以50.9%的市占率位列全國海上風電第一。
從業績狀況來看,電氣風電海、陸風機表現卻相差甚遠。海上風機產品收入逐年穩步增長,陸上風機營收卻波動頻頻。2018年,陸上風機營收縮水一半以上,毛利率下滑亦十分嚴重。受此影響,電氣風電凈利潤甚至出現虧損。
一邊是穩步擴張的海上風電,一邊卻是起伏波動的陸上風電,為何兩者表現如此懸殊?
搶裝潮開啟,龍頭先受益
2018年,風電競爭性配置政策頒布,競標電價的規則倒逼風機廠商頻頻壓價,加劇競爭態勢。在小功率機領域,競爭更是白熱化。電氣風電2X系列產品業績便很能說明此問題:2018年,該款產品營收縮水60%,毛利率從15.65%暴跌至3.98%。
快速下滑的態勢,隨著2019年陸風搶裝潮的開啟,才逐漸扭轉:
風電產業日漸成熟之際,政策“有形之手”也在加速退出。2020年是陸上風電補貼的最后期限,因此,自2019年該信息釋放之后,陸上風電開始了退坡前的“沖刺”。前三季度,國內公開招標量同比增長108.5%,超過以往全年招標總量。從價格來看,9月2.5MW風機投標均價,較2018年價格低點回升17%。因此,整機廠商迎來了難得的“量價齊升”好時機。
但這波機遇,卻不是為所有廠商準備。
從競爭格局來看,行業集中度還在不斷提升:排名前五的風機整機廠新增裝機市場份額,已從2013年的54.1%提升至2018年的75%;排名前十的風機廠商,該數值更是從77.8%升至90%。補貼不斷退去,具備規模經濟優勢的廠商存活下來,且越來越好。
這次的搶裝潮中,頭部廠商勢必會借助規模優勢,搶占有限的供應鏈資源。根據預測,2020年主機交付量約36GW,以金風科技、電氣風電為首的前五大廠商,將貢獻約75.56%的裝機量。
2019年,隨著電氣風電更大功率3.0X新機型推出,其裝機量排名進一步提升至全國前五,占據了6%的市場份額。未來,電氣風電還擬籌資用于更大功率機型研發,以保持優勢地位。
而在海上風電方面,當前正值“十三五”規劃快速增長期,累計裝機量連續五年增速超過40%,為電氣風電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公司新開發的7X大功率先進產品,2019年營收7.8億,較上年翻了4倍。可以預見,隨著行業高增長態勢的持續,電氣風電海上業務還將保持快速成長。
將目光放至更長遠的未來,當2020年過后搶裝潮散去,陸上風電“降溫”是必然。那時電氣風電該如何應對?
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務
風機全生命周期服務商,是電氣風電給自己的新定位。
靠一次性賣產品獲取收入的模式,總會隨著市場逐漸飽和而成長受限。若能轉變為風機全生命周期服務商,靠維護服務持續收費,電氣風電將開辟新成長空間。
產品后服務市場,有著巨大發展前景:
根據《中國風電后市場發展報告2018》,按風電機組質保期平均5年測算,到2018年底,裝機5年以上的機組約9141萬千瓦,占當年總裝機量的43.6%。這一占比與2013年相比,增長近7.7倍。這些過了質保期的風機,必將產生大量維修替換需求。當前,市場上已出現了一批第三方維修服務機構。
電氣風電作為風機龍頭廠商,項目經驗豐富,從事后服務有著天然的優勢。此次申報科創板,電氣風電擬籌資4.9億,用于搭建風機測評平臺與運維平臺,為其打入后服務市場作準備。
作為能源巨頭上海電氣“之子”,電氣風電自然也不一般:它是中國風電前五,更是海上風電龍頭。而縱觀整個行業,陸上搶裝風潮已至,海上發展正在加速。以龍頭之資源優勢,再加上技術、服務方面持續精進,電氣風電將迎來新一輪高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