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國家對于海上風電并網補貼即將到期,少了補貼后風場入局者將如何盈利?如今的海上搶裝給行業帶來了哪些影響?……帶著好奇和疑問,記者進行了探訪。
“沖刺”搶裝讓產業鏈承壓
海上風電產業中,有兩個數據不得不提。一個是0.85元/kW·h,這是國家對于海上風電執行補貼后的售電價格,這比平均0.4元左右的度電價格足足翻了一番;另一個是2021年12月31日,這是執行海上風電補貼價格的截止期限。
由于并網時間直接決定了是否能夠拿到補貼,因此,從2020年開始,一場關于海上風電的“搶裝”大戰已經打響。“一臺吊裝船正常4天左右能夠完成一臺海上風機的架設,當然,這還要海上的天氣幫忙。一般我們安裝完一個風場需要600-800人,但有相關資質的人員很不好找。”華電重工濱海H3項目副總經理陳鵬告訴記者,2015年,國內安裝船的數量還不到兩位數,如今最少已有30多條了,并且做海上風電安裝相關的公司也有幾十家,一些工藝不達標、技術粗糙的安裝公司給風場埋下了很大隱患。
此外,“搶裝”在短期內對于產業鏈上生產制造和安裝維護環節的影響也愈發凸顯,瞬時大量的需求和不對稱的產能直接讓市場行情出現了巨大波動。以省內海上風機安裝為例,2019年前海上風電安裝船租賃價格在每年每艘300萬元左右,但今年這一價格已上漲至1000萬元。且一船難求的局面直接導致施工船只租賃中存在大量的中間商層層加價,一條船甚至能看到十幾種不同報價。
而在設備方面,例如主軸軸承供應從去年開始就變得非常緊俏。國內主軸承生產商新強聯發布的年報中提到,當前國產高端軸承的精度保持性、性能穩定性,尤其是壽命和可靠性與國際先進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在制造尚有不少核心環節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的情況下,搶裝以及項目的大批上馬并網,無疑給后期的運行維護帶來了巨大壓力。
兩個因素影響民企入局
在走訪中記者發現,對于產業鏈最末端風場而言,入局者基本都是國企或者具備國資背景的企業。一位知情人給記者算了筆賬,以一個裝機量30萬KW的風場為例,如果滿功率發電,一分鐘風機葉片可以轉19圈,按照0.85元/kW·h的補貼電價,全年發電量將超過8億kW·h,也就是售電金額為6.8億元。而項目總投資在50億元左右,算上運維及人工等,15年左右可收回成本。50億元投資,15年收回成本,對于大型項目來說,這絕對算是一塊巨大的蛋糕。
那么,為何市場經濟之下,民營企業在這片藍海市場中卻難覓其蹤呢?
該知情人表示,產業鏈末端的風場難有民企入局者,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投資額巨大,東南沿海百億級的風場比比皆是,如果融資,利率和后期市場的未知性都是極大的挑戰,同時流動資金的占用比例巨大。二是補貼的問題,對于國企來說,國家對于海上風電的補貼主要通過財政下撥,即便補貼沒有按期發放,但國企依舊可以將其作為應收賬款算入利潤。而對于民營企業來說,如果剔除補貼部分,那么整個海上風電的投資回報比將大大下滑。“特別是在能源領域,很多先行先試的項目都需要國企去率先嘗試,更加追求回報的民企則要謹慎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年底中央財政取消海上風電補貼后,地方政府是否有相關補貼政策出臺目前尚未明確。一旦補貼取消,短期內或將帶來巨大挑戰。以中東部沿海地區為例,想要通過售電盈利,那么發電的成本控制需要降到0.37元/kW·h以內,這也意味著需要把投資成本降到1萬元/kW左右,年發電時長超過3500小時。而這樣的數據,雖然理論上可行,但實際情況是:國內還沒有任何一家風場能夠做到。
“藍海”或將換個方式延續
根據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測算,在未來十年,全球風電裝機需要以目前三倍的速度增加,才能實現2050年凈零排放目標。換而言之,對于想要實現“雙碳”目標的中國來說,即便財政補貼不再持續,海上風電的項目或許也不會就此停止,產業的“藍海”性質依舊。
國家電投江蘇海上風電生產運營部田智捷分析表示:一般風機的質保是5年,短的可能僅有3年,所以可能從明年開始,整個中國的海上風電將由此前的密集建設期轉入大面積的項目維保期。“目前國家批復的風場最高裝機量就是40萬KW,國內現在很多風場都頂著這個最高限定在執行建設,這也直接可見后期風場維護的市場非常巨大。”
這一點作為國內風電三巨頭之一的金風科技已有體現。受到搶裝潮助推市場不斷走高的影響,金風科技年報顯示,2020年公司全年營收高達562.6億元,風電服務是該公司的第二大營業收入來源,占比達到了7.88%,而去年的這一數據是5.75%。
此外,在近海優質風場資源消耗殆盡之后,深遠海域或將成為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藍海”。深遠海域風能資源豐富,開發制約因素相對較少,是未來海上風電的發展趨勢。由固定式風機過渡到浮式風機對于現行的整條產業鏈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更是一個全新的市場,對機組可靠性、運維能力也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從2019年到2020年,一半以上的風電上市公司都實現了利潤翻倍。試想一下如果下一個市場被放到了深遠海域,那么整個行業也必將迎來新一輪的快速增長。”田智捷說?!?/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