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海岸線漫長,相對于陸地,近海風能資源更為豐富。廣東作為沿海大省,海岸線超4000公里,具有天然優勢。隨著海域資源的不斷開發,海上風電項目建設也如火如荼。同時,海上風電作為新興戰略性產業,是廣東開展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方向,更是破解廣東“資源瓶頸”、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在“雙碳”目標背景下,海上風電資源豐富、不占用土地、適宜大規模開發等優勢,加之海上風電產業鏈成本下降、風機大型化技術突破等利好,廣東海上風電將乘“風”破“浪”,迎來高速發展。
廣東院:讓海上風電管理更智能
早在2017年,在洞察海上風電行業發展形勢和數字化智造需求的基礎上,中國能建廣東院(以下簡稱“廣東院”)提請廣東省發展改革委批準建設廣東省海上風電大數據中心。兩年后,國內首個省域級海上風電大數據平臺建成投用。
廣東院海上風電大數據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該中心以數據中臺的形式構建了數據的采集、傳輸、存儲、處理和反饋閉環,打通了不同層級與不同行業間的數據壁壘,為海上風電行業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解決方案,構建了全新的廣東省海上風電數字生態圈。
“更進一步來講,通過該平臺,還可以調閱廣東省在建項目現場情況,及時掌握建設工程的現場動態。同時,可監測已建海上風電項目運營期間的實時運行數據,為海上風電項目所有設備和構筑物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數據檔案。”他表示,“我們的大數據可以應用到三個場景當中:首先,提供數據再分析的增值服務,保障海上風電項目安全、可靠、經濟運行;其次,實現全產業鏈動態評估、可視化管理調度,賦能政府行業監督;最后,打造海上風電技術和數字產業創新平臺、產學研用示范平臺。”
著眼未來,在廣東院相關負責人看來,該院還將以海上風電大數據中心為樞紐,將相關方連接起來,以可復制、可推廣的建設模式,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海上風電產業生態系統。“廣東院正加速研究工程設計建造全過程數字化,加快推進更多數字化知識型產品的研發、推廣和應用,數據中心將推動海上風電基礎設施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為加快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美好生活上貢獻廣東院方案。”
湛江:講好南粵海上風電“領頭羊”故事
在當前海上風電項目平價化的大浪潮下,各級政府、交易中心和企業等各主體都在積極參與海上風電產業發展,探索海上風電市場化道路。據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統計,截至2021年底,廣東共有21個海上風電項目實現全部機組并網,累計并網總容量650萬千瓦,新增海上風電并網容量約550萬千瓦。
廣東粵電湛江風力發電有限公司是粵西地區首個投產運行的新能源企業。據該公司海上風電項目經理何康禮介紹,當前該公司投產及基建總裝機容量為129萬千瓦,投產機組容量約為96萬千瓦,其中陸上風風電裝機容量36萬千瓦,海上裝機容量60萬千瓦,光伏裝機約33萬千瓦,儲備容量超過1000萬千瓦,累計投資額超過150億元。他表示,“截至2022年9月底,湛江風電公司已累計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超過62億千瓦時清潔能源,相當于節省標煤消耗約18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500萬噸,相當于植樹造林300萬棵,環保效益顯著。”
記者在實地走訪中發現,在廣東能源集團的海上風電項目群中,最值得稱贊的無疑是外羅海上風電項目。該項目一期裝機容量為19.8萬千瓦,2017年12月開工建設,2019年12月全部并網發電。
何康禮表示,外羅項目在一期建設期間,便創造了廣東省首臺大兆瓦級海上風機完成吊裝、廣東省首座220kV海上升壓站完成吊裝、廣東省首批大直徑單樁風機基礎完成沉樁、廣東省首條220kV海底電纜完成鋪設、廣東省首批大兆瓦級海上風電項目機組成功投運、廣東省首個大兆瓦級海上風電項目風電機組吊裝完成等多個“全省第一”。不僅如此,該項目還榮獲國家優質工程獎、中國電力優質工程獎,入選《國家重大工程檔案》,是目前廣東省唯一獲得“金冊獎”的風電清潔能源項目。“能夠獲得這樣的成績,真的很難不為廣東能源集團驕傲。”
大數據+海上風電:科技引領創新
當海上風電與大數據中心碰撞,會產生怎樣的火花?
廣東院海上風電大數據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廣東省所有規劃、在建、已建海上風電項目的場址地理位置,以及外部航道、錨地、生態紅線等限制性因素的相對位置,都可以在大數據平臺上查閱。同時,數據通過平臺共享給政府相關部門,為相關部門科學規劃、統籌協同提供數據參考。
他坦言,“大數據的技術應用需要覆蓋海上風電行業全產業鏈,也需要貫通到海上風電生命周期中,未來我們需要不斷提升對數據的認識,通過數據的價值挖掘真正去解決行業關心的問題、行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同時,我們也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看到海上風電數智化的力量。”
何康禮認為,大數據應用在風電項目的每個模塊、每個環節,從風機監控到供應鏈管理再到海上作業,數據廣泛存在且收集是零星的,化零星為規整、篩選過濾進行有效的分析,數據的轉化價值將能夠驅動業務計劃的實現。因此,當大數據與海上風電結合,數字化建設和智慧化運維手段綜合運用,能夠幫助海上風電項目在建設期控制成本、在運維期提升效率。未來,在海上風電產業領域,技術和數字化是推動其向低碳轉型的關鍵動力,數字化和智能裝備的服務將能夠幫助前沿技術落地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