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泰山財經1月4日訊(記者 吳奕萱)被譽為科爾沁草原上“風電小三峽”的通榆縣,迎來了東北風的專場。“吉電入魯”水發能源通榆縣500MW風電場(水發龍海風電場)自2022年1月25日項目并網至12月31日,累計發電量9億度。這些電全部被輸送到山東,滿足山東省內35萬戶家庭的生產生活用電需求。

2022年1月25日,通榆縣500MW陸上風電項目并網投產,水發龍海風電場作為“吉電入魯”水發能源通榆縣500MW風電場項目的建設成果,在國家清潔能源發展戰略中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作為山東省委、省政府確定的能源結構調整“三個三分之一”目標要求的配套風電基地項目,也是山東、吉林兩省首次簽約的政府間清潔能源送受電項目,該項目對于保障山東省電力供應、優化能源結構、促進節能減排具有重要意義。
水發能源通榆縣500MW風電場項目作為“吉電入魯”配套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并網投產以來,高標準、嚴要求、有效率的開展生產運行工作。
2022年以來,水發能源通榆縣500mw風電場從開展人身“零傷害”、行為“零違章”、設備“零損害”、操作“零差錯”等“四個零”勞動創效活動入手,深入開展“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運行風險專項自查”“升壓站預防性試驗”“無人機巡檢”“SVG設備技改”和“安全工器具校驗”等工作,堅持“度電必爭、度電必省”的理念,牢牢抓住“大風季”的有利時機,提高每天24小時監盤質量,做到風機缺陷、隱患“早發現、早匯報、早處理”,實現發電效率最大化。
結合風場運維班組針對風機點位分布廣、巡檢路線長的特點,水發能源通榆縣500mw風電場科學合理“排兵布陣”,根據每個運維人員的特點,分解細化工作任務、制定最優巡檢方案,做到“少跑路、多維護”,提前完成了風機240驗收工作;嚴格遵照風場運維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進行每日機組設備隱患排查,在不利天氣來臨前加強對設備的保護,利用無風窗口期,積極組織設備廠家聯合開展巡檢、維護、消缺等工作,深入查找并處理設備缺陷,降低維護成本,確保設備以最佳狀態運行,提高發電效率;充分發揮自主管理、溝通協調作用,積極對接國網調度中心,最大限度降低限電率,制定相應的發電運行方案,搶抓大風有利時機,多發滿發,實現了在下半年兩次單日發電量突破一千萬千瓦時,打破同等規模風電場單日發電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