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因海而興、因海而富,海洋生產總值連續27年居全國第一,在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總體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十四五”期間,廣東將建成10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打造5個千億級以上的海洋產業集群,從海洋產業、科技創新、區域協同、生態發展等方面引領海洋經濟綠色高效發展。
眼前這個“龐然大物”就是全球最大單體堿性水電解制氫裝備。這套完全由國內企業自主設計生產的水電解制氫裝備,每小時產氫量可達2000標準立方米,具有電流密度高、能耗低、工藝先進等優點。這項技術的研發成功,為推動綠氫大規模應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提供了裝備技術基礎。
海上風電制氫是未來綠氫生產的主力軍之一,最有希望成為海上風電深遠海開發的破局關鍵。廣東是海上風電大省,預計到2030年底,廣東將形成整機制造、關鍵零部件生產、海工施工及相關服務業協調發展的海上風電產業體系,海上風電設備研發、制造和服務水平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隨著海上風電進入規模化發展期,汕頭又為產業建設“再加一碼”。目前,廣東風機研發制造水平不斷提升,風電機組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容量遞增。為填補國內大容量風機檢測的“缺口”,汕頭市在2022年啟動建設國內首個風電臨海試驗基地,建成后將打造海上風電大容量機組“認證檢測服務平臺”與“公共試驗平臺”,可滿足“十四五”期間國內研發應用機型的最大需求。
海上風電的開發,將帶動形成過萬億高技術含量、全球領先的世界級高端裝備產業集群,成為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和新經濟增長極。《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到 2025 年,包括海洋工程裝備在內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營業收入達3000億元以上,打造全國高端裝備制造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