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主辦,遠景能源獨家承辦的第八屆中國中東南部風電開發研討會暨“千鄉萬村馭風行動”風電發展論壇在南寧舉辦。
本屆論壇為關心、關注鄉村風電的大批行業人士搭建了一個高端、高效又務實的交流平臺,來自國家部委、地方政府、開發企業的800余位政企嘉賓、院士專家齊聚綠城,圍繞“因地制宜,創新融合,為鄉村振興注入綠色動能”會議主題,共商共探鄉村風電技術設備和開發模式創新,打通中國能源革命“最后一公里”。

論壇現場。主辦方供圖
據介紹,本次“千鄉萬村馭風行動”風電發展論壇聚焦“千鄉萬村馭風行動”風電項目開發建設的政策體系、組織實施、商業模式、創新示范等具體內容,必將為廣大鄉村風電發展描繪美好藍圖,通過創新開發模式,拓寬村集體和農民收益,使風電發展真正惠及“三農”,為廣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和美鄉村注入新動能。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認為,風電能夠快速提高我國廣大農村地區集體經濟收入水平,并形成長達20年的穩定增長來源。與解決村集體的收入問題掛鉤,是“千鄉萬村馭風行動”項目區別于其他普通能源項目的主要特征。
遠景集團高級副總裁田慶軍表示,千村萬鄉馭風行動正當其時,鄉村不僅可以給城市提供物美價廉的農副產品,未來,鄉村還將給城市提供綠色廉價的電力,成為城市能源供給的中心:既種莊稼又種“風機”,既打糧食又產“綠電”,自給自足、余電致富。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杜祥琬指出,中國風電從微不足道到舉足輕重,未來擔當大任。中國非化石能源裝機已達到中國發電裝機總量的50%,中國供應全球60%的風電設備。建議風電要和儲能等靈活性資源相結合,將間歇性變為可控靈活性;電網要立足于風光建設智慧能源,在新形勢下發展新模態。電源和電網要共同努力,為能源發展的綠色低碳、智慧安全做出貢獻。

重點項目展示區。主辦方供圖
針對“千鄉萬村”風電開發新場景下的機遇和挑戰,遠景在閉門會、專業論壇和展臺中呈現了緊密契合鄉村風電開發需求的高可靠智能風機技術、商業模式創新實踐和典型項目案例等。在主旨演講環節,遠景能源分散式產品線負責人馮超帶來以《“穩”“靜”馭風——遠景的鄉村風電解決之道》為題的專題報告。
據悉,遠景在適用于鄉村場景的節地型、低噪聲、高效率、智能化風機技術研發方面,有著近十年的深厚累積和實踐經驗。通過不斷探索形成“村企合作”的投資建設新模式,遠景正在為真正實現“村里有風電、集體增收益、村民得實惠”創造必要條件。在鄉村風電的落地實踐方面,遠景也走在行業前列。廣西蒼梧六堡風電(一期)項目,一個安裝了20臺遠景能源EN-141/2.5MW智能風機的鄉村風電項目,目前已成為集風力發電、觀光旅游、環保示范于一體的風電長廊。

對接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大會同期發布了《關于穩妥有序推進“千鄉萬村馭風行動”的倡議》和《風電與鄉村振興——“千鄉萬村馭風行動”風電項目實施手冊》。專家們還圍繞鄉村風電開發模式的探索與創新實踐、鄉村風電技術的創新與優化、鄉村風電投融資等話題分享各自的研發和探索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