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海上風電產業正成為連接海洋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橋梁,汕頭大力發展海上風電產業,通過綠色能源結構轉型,助力海洋生態保護,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近日,我市海上風電產業再傳喜訊,一臺18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位于濠江區的廣東省風電臨海試驗基地完成吊裝,即將進入并網測試階段。這是全球開始安裝的最大功率等級海上風電機組,也是第四臺在試驗基地開展檢測認證的大容量海上風機。

△ 18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吊裝。
6月5日,這臺由東方電氣自主研發的18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成功完成吊裝,該機型葉片單支長126米,機組輪轂中心高146米,相當于50層居民樓的高度,可抵御每秒84米的超強臺風;單臺機組每年平均發電量可達7200萬千瓦時,相當于可滿足約3.6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節約標煤2.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9萬噸。
風電機組在大規模應用前必須先做一次全面的并網“大體檢”,主要包括功率測試、載荷測試、安全功能測試、高低電壓穿越測試、電網適應性測試、電能質量測試等檢測項目,全面測試預計要持續3到4個月。據南方電網廣東汕頭供電局系統運行部技術專家陳偉翔介紹,從前期建設方案到現場試驗條件,再到測試過程管控,南方電網廣東汕頭供電局集中技術和管理力量,確保風機測試工作順利進行,有力支持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檢驗認證,推動新型風機并網規范化管理,讓海上風電用起來更可靠、更安全。本次東方電氣18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完成測試后,將在福建、浙江海域風場項目大規模投運,向千家萬戶輸送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
海上風電作為清潔能源領域的一顆新星,它的發展對于推動能源結構轉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汕頭加快建設國際風電創新港,謀劃千億級海洋產業集群。廣東省風電臨海試驗基地作為國際風電創新港的組成部分,在廣東省能源局和汕頭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由廣東電網公司全力打造的海上風電大容量機組“認證檢測公共試驗平臺”,是國內首個臨海的陸上風電試驗基地,主要滿足大容量海上風電新機型的認證檢測及試驗研究需求,解決大容量風電機組缺乏整機及涉網檢測試驗場地的世界性行業性難題,補齊我國風電產業檢測試驗的“短板”。項目已具備20兆瓦級風機檢測能力,另外2個新機位建成后,基地最大測試容量將提升至24兆瓦,進一步奠定我國在風電機組測試方面的世界地位。目前基地已累計服務3臺大容量海上風機完成認證檢測。
另外,我市2個已建成投產的海上風電場安全穩定運行,其中,汕頭大唐南澳勒門I海上風電項目今年1至4月上網電量2.9億千瓦時,汕頭華能勒門(二)海上風電項目1至4月上網電量5.2億千瓦時,廣闊的汕頭海正在書寫海風變綠電的海洋生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