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韓國韓華海洋(原大宇造船)為全球最大風電安裝船運營商Cadeler建造的首艘M級風力渦輪機安裝船(WTIV)“Wind Maker”號舉行了下水儀式。標志著韓華海洋在強化海上風電價值鏈方面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Wind Maker”號原名“Nessie”號,是摩納哥船東Eneti于2021年5月在韓華海洋訂造的2艘WTIV之一,每艘造價高達3.3億美元。2023年,Eneti與Cadeler合并,這兩艘在建新船也隨之加入Cadeler的船隊并更名。
據悉,“Wind Maker”號采用了荷蘭工程企業GustoMSC開發的“NG-16000X” 設計,總長148米、型寬56米,配備一臺2600噸級Huisman Equipment1500樁腿環繞型起重機(LEC),可一次運載5臺15MW(兆瓦)的大型海上風力渦輪機,安裝高度超過海平面18米,水深超過65米。該船采用7個動力裝置(Thruster)和GPS系統,在安裝地點確定正確位置,并將升降型樁腿(Jack-upleg)下沉固定在海底后進行安裝。該船原計劃于2024年第三季度交付,目前預計將于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
按照計劃,“Wind Maker”號預計將在2025年第一季度投入運營,部署在臺灣地區大彰化海上風電場執行首個風力渦輪機安裝項目。這份合同在2022年簽訂,期限為226天至276天,扣除預期的項目成本估計合同凈收入約為6000萬至7300萬歐元。
韓國業界人士表示,隨著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可吸入顆粒物等環保問題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對可再生能源的關注和投資正在逐漸增加。特別是海上風電市場不僅增長最快,而且容量也從10兆瓦以下向10兆瓦以上的大型化發展。根據這些趨勢,大型海上風電安裝船的需求也會持續增加。
據歐洲風能協會(Wind Europe)透露,從2027年開始,隨著風力渦輪機的大型化,可用的大型海上風電安裝船數量將明顯出現短缺,預計2030年左右將發生大幅度的超額需求。
韓國業界表示,Cadeler選定韓華海洋為其大型海上風電安裝船的建造船廠,是因為看中了其技術能力。韓華海洋的前身大宇造船在海上風電安裝船領域的技術能力早已得到了國際業界的普遍認可。2009年,原大宇造船從德國供氣企業RWEI承接過海上風電安裝船訂單,該船是全球首艘平臺型海上風力渦輪機安裝船。
截至目前,韓華海洋已經交付了2艘海上風電安裝船,目前正在建造2艘大型海上風電安裝船,是該型船建造業績最多的韓國船企。預計此次下水的“Wind Maker”號明年一季度成功交付后,有望起到先發制人應對劇增的大型海上風電安裝船需求的作用。
此外,韓華海洋為了超越海上風電安裝船的建造業務范疇,正計劃將其擴展到整個海洋能源價值鏈,即在開發風電業務的同時,將業務領域擴大到具有競爭優勢的海上風電安裝船、海上變電站以及下部模塊等浮式設備產品群,利用其母公司韓華集團的能源技術研發力量,不僅提供海洋風電開發業務服務,還提供相關產品的制作、運輸、安裝和維護的海上風電綜合服務。
目前,韓華集團正在通過相關業務的并購重組,不斷增強在海洋能源價值鏈的競爭力。今年4月,韓華海洋為推進海洋業務戰略轉型,聘請了荷蘭海上石油和天然氣服務提供商SBM Offshore原美洲區總裁Philippe Levy,并任命其為公司海洋事業部部長。今年5月,韓華集團宣布已通過旗下子公司韓華海洋和韓華航空宇航(Hanwha Aerospace) 收購了新加坡造船企業吉寶集團持有的海工裝備制造商Dyna-Mac Holdings的23.9%股份,總收購金額為1000億韓元(約合7318萬美元)。
韓華海洋海洋事業部的目標是,轉型成為FPSO、FLNG等各種浮式海工裝備和海洋可再生能源相關業務的一攬子承包方式(EPCIO)解決方案供應商。為此,韓華海洋海工事業部今后將聚焦主要項目和客戶所在的北美和歐洲地區開展運營,計劃通過這一措施,提供結合亞洲、美洲、歐洲海洋業務文化的項目執行力和基于專業知識的運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