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幫你創業成功的7句箴言
2015-11-02
來源:商學院
瀏覽數:1282
比喻是指用其他事物來描述某個事物,目的是讓人更容易理解。以下七個比喻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創業的邏輯。這個邏輯可能會讓你感到意外,因為它并不是商學院講授的邏輯。而這7個比喻,也被看作是創業的7句箴言。
比喻是指用其他事物來描述某個事物,目的是讓人更容易理解。以下七個比喻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創業的邏輯。這個邏輯可能會讓你感到意外,因為它并不是商學院講授的邏輯。而這7個比喻,也被看作是創業的7句箴言。
1、 發現你的“心流”(flow)。
做那些最能激發你積極性的事情。正如創造力大師米哈里·契克森米哈里(Mihály Csíkszentmihályi)在其《心流》(Flow)一書中談到的,要去找那些能給你帶來快樂,同時又能讓你有所創造的事情去做,就像置身一個爵士樂隊一樣。你是誰、你認識誰、你知道什么,決定了你的創業行為。創業學者薩拉斯·薩拉斯瓦西(Saras Sarasvathy)教授在《實現》(Effectuation)一書中指出,星巴克(Starbucks)的創始人并沒有去研究市場趨勢,而是專注于自己對高品質咖啡的需求。
2、抓住手里的那只鳥。
換句話說,老練的創業者更多是跟隨誘進(inductive)過程的指引,而不是被推斷牽著鼻子走。他們不會通過分析環境尋找最佳機會,之后再試圖利用它們,而是先在家里想清楚自己可以做什么。
大學生經常在讀研究生期間結婚。有件事讓某些工程學的學生頗感無奈,他們在求婚的那一刻,如果他們想記錄下未婚妻的面部表情,就得聘用一位攝影師跟蹤拍攝。所以,他們開發了一種戒指盒,盒里裝有一部相機和錄音設備。這個創意后來成就了名為Ring Cam的公司。
3、讓合適的人上車。
正如吉姆·柯林斯在《從優秀到卓越》(Good to Great)一書中指出的,首先是“誰”問題,之后才是“什么”的問題。創業知識、創業準則和創業技巧都是可以習得的,這意味著所有人都能創業。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與你抱持同樣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所以,找到與你擁有同樣激情的人共事就是至關重要的了。
4、做一個絎縫被的制作者。
除非你是個絎縫被的制作者,也就是能將布料組合出不同的圖案,否則,只是讓合適的人上車還是不夠的。薩拉斯·薩拉斯瓦西認為,絎縫被制作者型的創業者的起點是以一種有意義的方式將一系列創意組合到一起。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會與他人協同開展創造性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他人也會貢獻自己的想法。創建企業是個緊密合作的共同項目。相比之下,雖然拼字游戲型創業者也需要協同工作,但他們更多的是機會套利者,而不是像老練的創業者那樣的業務裝配者。
5、走出大樓。
對很多人來說,最困難的一步就是停止“運籌帷幄”、起而行動。史蒂夫·布蘭克(Steve Blank)在《四步頓悟》(The Four Steps to the Epiphany)一書中談到,創業者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與潛在客戶、供應商、渠道成員、投資者等人展開交流。相比之下,薩拉斯·薩拉斯瓦西研究的那些老練創業者會立即著手與客戶建立伙伴關系,那些伙伴甚至可能會給創業者的商業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6、把酸澀的檸檬做成可口的檸檬汁(意指把壞事變成好事)。
走出大樓,在真正的客戶那里檢驗自己的創意,能讓你獲得即刻反饋。當然,這么做意味著你要把失敗——比如,沒有很快完成銷售——視為學習的機會。薩拉斯·薩拉斯瓦西認為,老練的創業者會有效利用意外事件。象牙香皂(Ivory)和3M即時貼都誕生于“錯誤”。
7、在騎手而不是賽馬身上投資。
讓合適的人上車的必然結果,就是尋找那些更愿意在人而不是創意上投資的合作伙伴。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就創業的成敗而言,順其自然和調適比規劃和控制更加重要。人是首要因素,之后才是創意。說到創意,我們應該知曉的是,它們是切近而且個人化的東西,并非遙不可及,它們就在那里,它們會在網絡智慧(NI)、情商和智商的滋養下茁壯成長、根深葉茂。
- 閱讀上文 >> 制住宅:從“廢墟”中走出的“新天地”
- 閱讀下文 >> 想清楚這10個問題再去做O2O,至少可以省下1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