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的營銷,比較關鍵的兩個部門是研發部和市場部,這是傳統的后臺部門。
營銷轉型,影響較小的是銷售部。目前升級新品鋪貨過度、動銷乏力,責任主要不在銷售部。所以,轉型初期的主要影響不在銷售部。當然,隨著B2B的廣泛應用,銷售部也要轉型。
中國傳統營銷是強前臺(銷售部),弱后臺(研發、市場),深度分銷就是典型。即使是打著品牌旗號的企業也是如此。
營銷轉型,涉及研發部、市場部和銷售部三個部門,那么轉型總要有切入點,切入點在哪里?
我覺得中國的變革,普遍都是從邊緣崛起的——這是基本規律。就是原來處于邊緣化的廠商,反而借助這兩年主流換擋的趨勢在不斷做大。這個新邊緣,既包括廠家,也包括商家,都有機會。只有當新邊緣崛起形成氣氛、模式漸成,并且倒逼到一定程度,傳統企業的轉型才會普遍。這個過程,將會有一批企業倒下。這是正常的。哪次創新和轉型,不是崛起一批,倒下一批?
然而,如果創新不是使命感,而是上級安排的一項任務,創新是很難實現的。現在傳統企業就面臨這個問題,指定一個人負責創新是沒有結果的。
研發部與市場部的協同,過去一直有障礙,但還能正常推進,如果要轉型,沒有提前協同根本不可能。所以,有一個資源整合能力的高層協同是必需的,即要有一個超越兩個部門的更高層出面解決兩個部門的協同問題。
那么,研發部與市場部兩個部門,到底誰優先?我認為必須同時轉型。產品出來了,劇本也就出來了?;ヂ摼W營銷的底層邏輯即產品與傳播必須同步設計,現在流行的說法是,產品自帶流量,產品IP化,涉及研發部與市場部兩個部門。
我觀察到的研發部與市場部的協同,目前都是老總直接主導的。轉型過程中,傳統企業必須照顧存量。所以,先用新方法解決增量問題,再用成熟模式解決存量問題比較合適。
在運作過程中,可以先不動市場部,直接成立新的傳播部。市場部解決存量問題,傳播部解決增量問題。等傳播部強大后,再逐步弱化市場部。
最近在轉型過程中,我發現新模式不可能一步到位,有一個較長時間的迭代過程,甚至可能會從頭再來。轉型之難就在于,即使你有明確的學習對象,也需要花很長時間摸清邏輯和操作技巧。